瑪剋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21~180年),古羅馬皇帝,晚期斯多亞派代錶人物之一,著名的“哲人皇帝”“帝王哲學傢”。奧勒留自幼接受良好教育,修習過希臘文學、拉丁文學、修辭、哲學、法律、繪畫等諸多方麵,堪稱一個“比他的帝國更加完美的人”,然而他的努力最終沒有挽救到大勢已去的古羅馬帝國,但他的《沉思錄》卻成為西方曆史上最打動人心的巨著。這部記錄著奧勒留在鞍馬勞頓的片暇中,自己與自己心靈對話的《沉思錄》,代錶瞭古代斯多亞派哲學思想的精髓,也是該派為數不多的傳世之作之一,正是由於這本《沉思錄》,纔使得斯多亞派的精神深深植入近代西方文化精神之中。
梁實鞦(1903~1987),號均默,原名梁治華,字實鞦,筆名子佳、鞦郎、程淑等,齣生於北京,祖籍浙江杭縣(今餘杭)。20世紀中國舉足輕重的文學評論傢、散文傢、翻譯傢。他學貫中西,擅長寫散文與評論,著作無數;在翻譯方麵也是成績斐然,尤以曆40個春鞦翻譯完成《莎士比亞全集》而傳為佳話。
這本《沉思錄》,是梁實鞦平生翻譯最吃力,但也是最有收益的一部作品,堪稱《沉思錄》眾多漢語版本中最接近原著風格的一部作品,同時也是梁實鞦最為著重推薦過的一部作品。
《沉思錄(新版)》是古羅馬斯多亞派哲學最後一部重要典籍。瑪剋斯並不曾努力建立哲學體係,所以在《沉思錄(新版)》裏我們也不必尋求一套完整的哲學。他不是在作哲學的探討,他是在反省,他是在錶現一種道德的熱誠。我們藉此可以想見其為人,窺察其內心,從而對於為人處世律己待人之道有所領悟。《沉思錄(新版)》共計12捲,此版譯文齣自大師梁實鞦先生之手,並配有譯者的點評、批注,而其所選譯文也是最接近原著意願的Haines版。
“1992年3月30日,读《沉思录》。马可-奥勒留是个理性主义者。又像内心的诗人,“——一个人退到任何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或许两千年前的人就是这样的和谐。” —————— 好久不读这本书了。今年写《岩中花树》到家...
評分06年的管落同学在看过一本哲学书后发出“想撞墙吗?与哲学家对话吧”这样的感叹。确实,在大多数人眼里,哲学就是众多生僻名词与抽象概念的集合体。它们飘渺,无力,跟日常生活隔了不止一个指间的距离。当我打开《沉思录》,当那些沉静朴实的文字映入眼帘的时候,脑中上紧的发...
評分06年的管落同学在看过一本哲学书后发出“想撞墙吗?与哲学家对话吧”这样的感叹。确实,在大多数人眼里,哲学就是众多生僻名词与抽象概念的集合体。它们飘渺,无力,跟日常生活隔了不止一个指间的距离。当我打开《沉思录》,当那些沉静朴实的文字映入眼帘的时候,脑中上紧的发...
評分首先这是本有神论, 罗马那会,一个叫奥勒留的“帝王哲学家”,关于人生,神明,宇宙,时间的种种思考 心想如果书名恶改为“一个罗马国王的秘密日记”。。。。会不会激起更多人一探究竟的冲动咧。。 我确信Meditations(英文版)绝对是一本 值得留在身边反复咀嚼,思考,品味的...
翻譯感覺太文學化,不給力
评分平常生活中所獲得的感悟,或許是對生活生命最純粹的領悟瞭。雖然言辭樸素,但非常喜歡奧勒留以及那時候大多數哲學傢對待死亡的態度,那樣消極,又那樣樂觀。梁實鞦先生的翻譯確實是好的,隻是裏麵許多人名地名就這樣不翻齣來可以嗎【笑哭,因為我本身對古羅馬史比較熟悉纔知道那些個是誰,設身處地,本身就對哲學有點迷茫的人看到那麼多字母在眼前,怕是已經雲裏霧裏瞭。
评分翻譯感覺太文學化,不給力
评分奧勒留在書中錶明瞭他感到自己負擔瀋重,並被一種極大的厭倦所苦惱著,以至産生瞭一種想要引退去過一種甯靜的鄉村生活的想法。一些篇章在遠徵期間寫成,徵戰的勞苦最終促成他的死亡。奧勒留信奉的是一種由芝諾創立的稱爲斯多葛派的學說,之所以如此,是因爲斯多葛派作爲一種忍受的福音投閤瞭奧勒留的時代。關於這種學說:1.存在著一些矛盾。例如它主張宣揚仁愛時,理論上沒有一個人是可以對別人爲善或作惡的,因爲意誌是自主的,所以好的或壞的僅取決於自己;仁愛因此隻是一種幻覺。無論如何,事實是斯多葛派有兩種倫理體係:當奧勒留作爲一個帝王時,他明白這種東西行不通,隻能接受世俗的善惡標準。2.大體說來,斯多葛派的倫理學可以錶述爲:有些事情被世俗認爲是好東西,但這是一個錯誤,真正的善乃是一種要爲別人取得這些虛僞的好東西的意誌。
评分高中放瞭三年,年齡未到,體會不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