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

追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美] 宇文所安
出品人:
页数:166
译者:郑学勤
出版时间:2004-12
价格:12.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21632
丛书系列:宇文所安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宇文所安
  • 文学评论
  • 中国古典文学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歌
  • 美国
  • 古典
  • 追忆
  • 成长
  • 记忆
  • 青春
  • 情感
  • 回忆
  • 故事
  • 心灵
  • 时光
  • 人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为一个含蕴丰富的思想和艺术行为,追忆不仅是对往事与历史的复现与慨叹,也寄寓着儒家知识分子追求“不朽”的“本体论”的焦虑;更体现了“向后看”这一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和思维模式。

全书不按年代排序,也不求分类阐述,作者通过新颖独到而又论证充分的阐述与分析力图为我们建构一个一追忆的殿堂:“诗、物、景划出了一块空间,往昔通过这块空间又回到了我们身边。”

作者简介

宇文所安,又名斯蒂芬・欧文。1946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长于美国南方小城。1959年移居巴尔的摩。在巴尔的摩公立图书馆里沉湎于诗歌阅读,并初次接触中国诗;虽然只是中文翻译,但他迅速决定与其发生恋爱,至今犹然。1972年获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随即执教耶鲁大学。二十年后应聘哈佛,任教东亚系、比较文学系,现为詹姆斯・布莱恩特・柯南德特级教授。有著作数种,论文多篇。其人也,性乐烟酒,心好诗歌。简脱不持仪形,喜俳谐。自言其父尝忧其业中国诗无以谋生,而后竟得自立,实属侥幸尔。

目录信息

三联版前言
作者的话
导论:诱惑及其来源
1.黍稷和石碑:回忆者与被回忆者
2.骨骸
3.繁盛与衰落:必然性的机械运转
4.断片
5.回忆的引诱
6.复现:闲情记趣
7.绣户:回忆与艺术
8.为了被回忆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1509年,37岁的王阳明葬好了三具骸骨,对着坟冢感叹说「我念你们三人客死蛮地无人殓尸才前来埋葬,却引起了自己无尽的悲恸」。 那里没有别致的楼宇,没有吴地的车马与山水,王阳明的这次葬客,更像是告别对文明世界所有寄托的一场仪式。在后人看来,这个被定格了的瞬间显然还...  

评分

“今人”之于“回忆”,隔着时空遥遥相望,彼此纠葛。当我们抚今追昔、感时伤怀之际,我们将自己的情感流诸笔尖,而就在此刻我们是在试图搭建通往“回忆”的桥梁,安抚今日之我。宇文所安所写的此书正是在尝试解答围绕于此的诸多问题:搭起现实与历史的桥梁何在?是谁在搭建起...  

评分

长久以来,我对中国文学一直抱有某种偏见,不论是古典诗歌还是散文或是小说,它们为人称道的美感似乎一直离我那么遥远,仿佛在那些诗歌中潜藏的诗意与我隔了一层玻璃,倒像是那些作品不是用我的母语写的,反而是我作为一个大惑不解的旁观者,像是读到了用陌生的语言写成...  

评分

1509年,37岁的王阳明葬好了三具骸骨,对着坟冢感叹说「我念你们三人客死蛮地无人殓尸才前来埋葬,却引起了自己无尽的悲恸」。 那里没有别致的楼宇,没有吴地的车马与山水,王阳明的这次葬客,更像是告别对文明世界所有寄托的一场仪式。在后人看来,这个被定格了的瞬间显然还...  

评分

复现本身虽然仅只是作为文学架构的思维模型; 并且未构成真正的往事,但这种力量是惊人的。 每个打开这本书的读者,都会被这种近在咫尺的往事所触动; 或者,这就是力量所在:什么都不完整,又什么都包括在内。 关于庄子、还有杜甫、李清照和沈复的论述, 将文学、文本同人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们的确有一个温柔神秘的世界 史蒂芬欧文们再爱之慕之 也无法理解

评分

很难想象美国人的文采能达到如此地步

评分

拂去镜子上的轻尘。中国文学一直都像一把拂尘,过去的烟尘总会荡落在今天。曹丕《论文》里文章乃“不朽之盛事”,于立德立功外推重立言,为仕途偃蹇之士子捧为圭臬。追忆和片断是中国文学的底色和伏脉,习尚如此,于刹那体会永恒。历来文人的时代共鸣,跨越生死、荣辱,不管是庄子《髑髅》到王阳明《瘗旅文》到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到沈三白《浮生六记》到吴梦窗的词乃至张岱《陶庵梦忆》,回忆总是令人亲切、热枕以及满含悲悯的。

评分

这是本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再将其说的淋漓尽致的书,宇文公切入点诡异而跳脱,读起来既让你难以接受,又让你耳目一新,这不是本好读的书,很有些晦涩,但是内在的逻辑脉络出奇的强,他会这样想,真是想不到,关于李白,李贺,李清照的部分写的还算到位,受益良多,而写沈复的部分居然引入了性心理学,真是哈哈哈,至于其他部分的全部,和上述部分的一些地方,宇文公都犯了大忌,诚然他很努力,很有说服力的将各种追忆体系化,剖析清楚,但是去的太尽太绝,以致索然无味,如果说他尝试解读李商隐的追忆部分只是将如薄雾轻纱般的朦胧撕裂条丑陋的口子,他对吴文英的解读可以说是一场灾难,唉,凡事若太尽,缘分必早尽啊,这是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多余的书,但是写的很对,很美好,于是我幸福的矛盾着,将它读完

评分

对宇文所安夫妇的才气真是服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