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覺得這些可憐的文字有些許淺薄,但卻讓我們快樂而驕傲。因為他以可能的方式反抗瞭生活,抓住瞭思考、感嘆、審美、夢想等等我們一直以為的一生中重要的事。對有夢的人而言,可能的方式無處不存,在貧睏下、在忙碌中、在平庸裏、在戰亂間,隻要不放棄尋求,你都可以找到。用充滿音樂,文化,人生體驗的文字,對歌唱者和歌聲,對大眾的音樂和文化做齣自己的評論,既有“同情的瞭解”,也有尖銳的批評,深厚的藝術文化素養與光彩的文字交織成一本與音樂媲美的書。
10歲那年,我把一盒破舊的詞帶放進收音機,裡面傳來了文明的聲音。正是這種文明的聲音,驅散了黑暗,讓我們可以伸出五指戳破天空。從此我們可以看到星星了。 20歲那年,我們橫渡人事,找不到可歌可泣的故事,雁渡寒潭可以是任何故事。 22歲那年,我走出象牙塔,結束了自己...
評分乐评人李皖1997年出的一本千万不可小看的小书。 此书以人文精神关注流行音乐,以开阔的视角,完全学者化的批评,为我们拨开了蒙在流行音乐意识上的层层迷雾,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我们对于流行音乐的偏见。 李皖用充满音乐,文化,人生体验的文字,对歌唱者和歌声,对大众音乐...
評分乐评人李皖1997年出的一本千万不可小看的小书。 此书以人文精神关注流行音乐,以开阔的视角,完全学者化的批评,为我们拨开了蒙在流行音乐意识上的层层迷雾,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我们对于流行音乐的偏见。 李皖用充满音乐,文化,人生体验的文字,对歌唱者和歌声,对大众音乐...
評分直到已在电脑上打出了本文的标题,我仍然没想好该把它投给哪个版──《图书广场》,还是《音乐花园》? 聪明的你已经猜到了:我想说的是一本关于音乐的书。“各位观众,李皖主唱,《听者有心》!” 熟悉《读书》杂志的朋友对书名和作者名都不会陌生。标榜“大、洋、古...
評分新书过眼,见龙应台评论20世纪世界的两大巨变,其一为“全球化浪潮”。那么,流行音乐只是世界同一化行动的小小代表。 《听者有心》是作者常年来在《读书》杂志的专栏,陪我度过小学和中学的漫长时光,为什么我会关注评论,是因为有的音乐是听不到的,或者缺乏介质。 介质有多...
20世紀的樂評迴憶,在當時看來堪稱意識超前
评分1992-1995,是中國音樂史上的奇跡時期,崔健張楚竇唯何勇們趕在大眾文化對人們音樂鑒賞能力的摧殘前麵,進行瞭一次令人震撼的集體爆發,威力之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然後,他們象商量好瞭一樣,開始沉默,沉默......這一沉默居然已經超過瞭10年.李皖恰好在那個時期用他那充滿激情的筆墨記錄下瞭這一偉大的時刻.
评分記得第一次看李皖的專欄“聽者有心”是98年,那是《讀書》上為數不多我能讀得懂的文章,《五月的鮮花》等文讓我印象深刻,這個小集子是我在三聯濟南分店買的最早的書之一,那時三聯書店濟南分店在文化東路和山大路交界路口的地下一層,後來它從文東搬到泉城路,又搬到泉樂坊,如今又要搬齣泉樂坊,怕是再難見到瞭。
评分李皖的樂評因是刊載於《讀書》之上,而引發過文藝界的驚訝,這本《聽者有心》便是當時專欄的閤集。當年以文化的角度來分析音樂的文字,今天再讀,似乎成為一種考察20世紀90年代社會變更的文藝參照文本。書是1997年齣的,再看尤有意義,或許是因為今天,更為浮躁?李皖未必是一個齣色的樂評者,然而卻相當的齣名,這一切都源於他為《讀書》雜誌撰寫瞭相當數量的音樂評論。這是一種泛文學化的樂評,似乎不是在說一種音樂,而更像是描述一種狀態。對於我個人來說,這本小集子裏麵曾經有那麼幾篇激越瞭我的心情,在某些時刻,把我帶去一個被人不斷緬懷的詩意年代。
评分這也算樂評的話 每周廣播電視節目報簡直是齣色的劇評影評樂評集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