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保罗・萨特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存在主义的鼻祖。1905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海军军官的家庭,1924年,以优异成绩考人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专攻哲学。二战结束后不久,萨特和梅洛・庞蒂、阿隆、波伏娃创办了《现代》杂志,这份杂志成为存在主义的重要论坛。从此,萨特辞去教职,成为一位职业作家,活跃在法国和世界政治、文化舞台上,直到1980年逝世。
萨特在书中设定主人公得了一种病症,并指出这种病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因此罗根了有时处在不适状态中而犯“恶心”,我们也可能犯“恶心”。罗根丁在搏斗,他企图摆脱他的真实存在,与过去的一个或某些艺术品、甚至一段爵士音乐(some of these days 这段时光的一瞬)来认同,去达到某种自由。这就是萨特在此书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存在与自由”。
——谨以此文纪念让-保尔·萨特103岁冥诞 上周买了本英文版的萨特《恶心》。想到像萨特那样的知识分子,再看看中国的现状,就觉得中国的学者虽得其时,未得其主,甚为感慨。 最近中国发生了很多事情,每一件事情都吸引了太多来自国内外的目光与口水。互联网络的发展,国民教...
评分冲着存在主义去的,看的断断续续,坚持看下来了却没记得多少。 后来从某个地方看到了萨特写这部书的灵感倒是记忆犹新。 两个用人造生殖器的表演的女人在那一刻死也不会想到萨特开始了这部著作
评分 评分——谨以此文纪念让-保尔·萨特103岁冥诞 上周买了本英文版的萨特《恶心》。想到像萨特那样的知识分子,再看看中国的现状,就觉得中国的学者虽得其时,未得其主,甚为感慨。 最近中国发生了很多事情,每一件事情都吸引了太多来自国内外的目光与口水。互联网络的发展,国民教...
哎……每次同时读论战双方的作品都有一种深刻的精神分裂之感……
评分刚看了前面两节,已经深深吸引我。一个孤独的人,在一个凶险的白天醒来,投生在没头没尾的故事里面,无法感知自我。
评分我读不太懂
评分“我不能久久盯住物体,我看一看知道它们是什么,就赶快挪开视线” “为什么” “它们使我恶心” 活的太明白也是一种痛苦吧 自由有点像死亡
评分我很高兴,今天晚上的寒冷多么纯洁,夜也多么纯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