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自幼丧父,家境贫寒,身受旧北京下层平民社会生活及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的影响。1924年赴英国任教,并开始文学创作,以幽默风格引人关注。1930年回国后创作了《骆驼祥子》、《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等作品,确立了现代文学史上都市平民文学大家的地位。抗战期间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并写下了百万字长篇小说《四世同堂》。1949年后,又有《龙须沟》、《茶馆》等话剧力作问世,获“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笔下的祥子来自乡间,带着中国农村破败凋敝的大背景,也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当他认准了拉车这一行,他就成了“车迷”,一心想买上自己的车。凭着勤劳和坚韧,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这个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当时中国军阀混战的社会环境,不容他有丝毫的个人幻想,不到半年,他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这次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为泡影。当他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但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祥子人车两空。生活捉弄了他,他也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出卖他人换钱,祥子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变成一具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老舍通过这个人物写出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下层劳动者生活空间的威压。作品中另一个鲜活的人物是虎妞。她身上十足的生活味道,她的可鄙也可悲的命运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老舍将中国传统的叙事方法融入外国文学的景物铺排和心理描写,使祥子和虎妞成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人物形象。
这部作品是后现代主观性理论在文学领域的范本。 作者和作品中的叙事者不一定是一致的,他们的观点和视角不一定重合,身份也不一定重合。 具体到这部作品来说,就好像老舍先生本人觉得客观地描述祥子的故事并不足够似的,所以他塑造了一个特殊的叙事者来描述。在阅读的时候,...
评分《骆驼祥子》读后感《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所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
评分这次读的这个本子,是在钱穆图书馆的架子上偶然捡到的。扉页写的出版日期是1978年2月,其时作者还未“平反”,但已经可以印照片。青年老舍微笑着栖身于宽大的风衣里。淡蓝色封面,三十二开的小本子,还配着丁聪的插画。随时放在随身的帆布袋子里,等车、等饭的时候,翻几页。 ...
评分我们大多数可能都只不过是一块面团,被生活肆意揉捏。生活想我们长成什么样子我们就被捏成什么样子。我们本来也许有着自己的模样,但被生活一碰就溃不成形,任其把玩揉捏,任其压在我们身上大肆驰骋。有些面团刚一成型让生活越看越好看,越看越招人喜欢,这种人生活捏起...
评分因为最近现代文学讲到老舍,便去借来《骆驼祥子》一读。以前一直没看过,还以为讲的是远征之类的故事,现在一翻,真是跟预想大相径庭,竟是有关堕落的题材。记得高考完的暑假,看过一部美国文艺片《芳龄十三》,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描写堕落的全景式过程的作品,当时简直不...
拉车小人物苦难与落魄,祥子、虎妞、二福子都塑造很准确,老舍功力不俗
评分祥子以洁白的身躯跳进五彩大染缸,从傻冒到滑头,只用了一生的时间
评分小学时课本里面就有骆驼祥子的节选,但是真正看下来真个感觉却和看节选时的描写截然不同,祥子的那种心理面的纠结与空洞,只有在从头到尾的阅读才能感受得到,毕竟课文的节选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描写罢了。很快可以看完的一部小说,确实很难挥走其带来的情绪的小说……
评分中学读物,那会只是觉得这人挺惨的,现在想来,这类人遍地都是,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罢了。到处有着满足于生活的苟且的人,但是他们也不至于真的很凄苦,只要生活有一点起色就是所谓的幸福了,所谓,呵呵,我竟然用到了所谓,幸福似乎不能比较的,”只要生活有一些气色便是莫大的幸福了“,应该这么说吧。所谓的不幸福,大约便是求不得,有着所谓的出人头地<也可以理解为获得存在感>的渴望却始终碌碌无为
评分初中读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