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中国的主要“大门”是广州,“陌生人”即外国人。顾名思义,《大门口的陌生日》是与外国人闯入广州(中国大门)的历史有关,是关于鸦片战争外国入侵中国的。但这本书主要不以此研究为主,而是以英国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为线索,研究这一历史时期广州和广东省的社会动态,如官府、绅士、团练、农民、宗教、秘密社团等对外国的态度;各自的活动、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变化,从而揭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阶段的某些动向。
广东位于中国的最南部,北依逶迤的南岭,南邻浩瀚的南海,作为中国的南大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外交往的要冲。特别是近代以来,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政治地位极为重要。随着清末国力的日渐衰弱,政府对基层逐渐失去了控制,而西方文明的强势进入,打破了广东文化的一元状态,带来了...
评分《大门口的陌上人》 作者魏斐德是一个汉学家。 作者主要讲述的是1840年到1861年的广东历史,主要提及的城市有广州、佛山、顺德、惠东莞、新安,所以有地区认同感的同学推荐可以看看 人物包括琦善、叶名琛、耆英、徐广缙和广州知府余保纯 三元里事件爆发时间1841.5 看这一个...
评分 评分中国历史似乎一直在同一种循环里,一个朝代接一个朝代开展。如果说它们兴衰成败,都包含着循环性因素,那么,循环到清朝后期,“旧的循环进程,突然变成了直线式的发展(导言)”。清王朝衰败在传统性的衰败意义外,“卷入了世界历史中,这是它以前从未经历过的(导言)”。外...
评分魏斐德先生被称为汉学三杰之一,我认为不是没有道理的。从他们的书中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中国。 早本书里,对社会动乱的原因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在这里不做论述。其中主要吸引我的,反而是对那段历史的思考。三元里运动真的是群众自发的爱国主义运动吗?不尽然,因为...
魏老师总能展现出文学家的敏锐
评分2016年已读008:前言中说魏斐德是以“社会史的观点研究外交史”, 虽然本书置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大背景之下,但魏斐德却通过清廷、英政府、广东民间组织等各方力量的关系,构建了广东省尤其是广州市错综复杂的社会形态。清廷与英政府的此消彼长时战时和,广东民间与官府的合作与对峙,乡绅组织的团练、秘密社团的反洋人运动,19世纪40-60年代的广州无疑是当时整个大清王朝的缩影。而这些民间运动的前仆后继,在抵抗洋人的同时,更为此后清廷的分崩离析埋下了伏笔。
评分出口贸易为主的广东省在两次鸦片战争社会阶层和矛盾的转移和变化,左右为难的清政府一方面镇压革命叛乱,一方面打压夷人
评分也还行,现在看来
评分鸦片战争前后的广州,用地方官,民众(乡绅,团练,村民),英法联军三家的角度去描述,的确比官家修史来得合情理和够八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