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傑明·艾爾曼,1946年齣生。普林斯頓大學東亞係和曆史係教授。他的教學和研究領域包括:中國思想與文化史,1000-1900年;中華帝國晚期科技史,1600-1930年;中日文化學術交流史,1600-1850年。主要著作有:《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麵麵觀》、《經學、政治和宗族:中華帝國晚期常州今文學派研究》、《晚期中華帝國科舉文化史》、《以他們自己的方式:科學在中國,1550-1900》等。
六月第一周,读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与《经学、政治和宗族》二书,写得都非常好看。以知识社会学为方法来写的书,其实都很丰富有趣。由于两书名气甚大,都知道这是知识社会学治汉学的经典,所以我这里只谈一些细微的感受。 《从理学到朴学》,最精彩的是三四五章。研究了考...
評分从明到清,学术话语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变,理学在被极大打击过后,异变成了以考据为核心的朴学,江南学术群体通过亲缘、地域等联系,形成了一群学术派系,他们在编修四库的时候就选择与自己学术观点相同的书籍,从而为之后学术研究发展的私家化做了铺垫。考据是义理的最终裁定...
評分从明到清,学术话语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变,理学在被极大打击过后,异变成了以考据为核心的朴学,江南学术群体通过亲缘、地域等联系,形成了一群学术派系,他们在编修四库的时候就选择与自己学术观点相同的书籍,从而为之后学术研究发展的私家化做了铺垫。考据是义理的最终裁定...
評分这算是一本如雷贯耳的西方汉学著作了。它在讨论一个自时代的水平面上横切出来的用以纵观思想与社会变化诸面相的课题的时候,极鲜明地禀赋了汉学应有的全部优点和不足,用书中所讨论的汉学和宋学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可以说这本书在义理之学上占据了一个制高点的位置(比如运用了...
評分一直以来都对汉学家比较感兴趣,但是也限于自身读的他们的书比较少,所以一直未敢对之进行评析。这次借着读完从图书管里借来的艾尔曼的两本书(另一本是《经学、政治和宗族 : 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的机会,也大体的说一下我对于汉学家的看法。 从他们研究...
艾爾曼從社會機製和學術話語二元互動的進路對乾嘉漢學的貢獻做瞭正名。蓋漢學無用論起於清中葉經世思潮,並延續至今,“故紙堆”的名聲似乎洗不掉瞭。這一評價和民國知識分子因救亡而自我輕視的內心痛苦其實很像,都是政治對學術發展造成的扭麯的結果。既然知曉學術研究不是立即可以反哺社會,那麼放下”政治史“偏見而以當時學術自身的標準和現代學科標準兩項重新定位漢學,纔更加順理成章吧。所以”故紙堆“的評價反映的是政治和學術的衝突,漢學的成就其實遠在這之上,這就是要確確實實提齣”職業化“命題的意義。
评分剛上大一時候讀的,可能當時不能理解艾爾曼教授的見解。有必要再讀一次。
评分知識社會學的路徑
评分a study of sociology; no discussion on ideas or the transmission of ideas
评分一般,並不是特彆喜歡這種寫法,不夠深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