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艾尔曼,1946年出生。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历史系教授。他的教学和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思想与文化史,1000-1900年;中华帝国晚期科技史,1600-1930年;中日文化学术交流史,1600-1850年。主要著作有:《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晚期中华帝国科举文化史》、《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科学在中国,1550-1900》等。
从明到清,学术话语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变,理学在被极大打击过后,异变成了以考据为核心的朴学,江南学术群体通过亲缘、地域等联系,形成了一群学术派系,他们在编修四库的时候就选择与自己学术观点相同的书籍,从而为之后学术研究发展的私家化做了铺垫。考据是义理的最终裁定...
评分 评分六月第一周,读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与《经学、政治和宗族》二书,写得都非常好看。以知识社会学为方法来写的书,其实都很丰富有趣。由于两书名气甚大,都知道这是知识社会学治汉学的经典,所以我这里只谈一些细微的感受。 《从理学到朴学》,最精彩的是三四五章。研究了考...
评分曾经因为给学生上课,去校对了中译本,发现错误很多,尤其是论述的地方,有些地方甚至是严重影响原意的。校本不在手边,否则可以好好列出来。
评分对于明清之际由理学到朴学这一学术思想转变的内因与外象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许多阐述看似点到即止,却极具启发性。晚明西学入华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果然落实于清初学风的转移之中,真是很有意思的议题,有机会会再深入。
评分刚上大一时候读的,可能当时不能理解艾尔曼教授的见解。有必要再读一次。
评分比较不错
评分艾尔曼从社会机制和学术话语二元互动的进路对乾嘉汉学的贡献做了正名。盖汉学无用论起于清中叶经世思潮,并延续至今,“故纸堆”的名声似乎洗不掉了。这一评价和民国知识分子因救亡而自我轻视的内心痛苦其实很像,都是政治对学术发展造成的扭曲的结果。既然知晓学术研究不是立即可以反哺社会,那么放下”政治史“偏见而以当时学术自身的标准和现代学科标准两项重新定位汉学,才更加顺理成章吧。所以”故纸堆“的评价反映的是政治和学术的冲突,汉学的成就其实远在这之上,这就是要确确实实提出”职业化“命题的意义。
评分重新的理解考据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