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又名《笠翁偶集》,包括词典、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二百三十四个小题,论及戏剧创作和表演、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家具古玩、饮食烹调、养花种树、医疗养生等许多方面,内容相当丰富。
作者李渔(1611-1680),号笠翁,浙江兰溪人。生于明朝后,二十五岁中秀才,此后两赴乡试,前次名落孙山,后次因兵乱中途折回。入清以后,李渔绝意仕途,从事传奇小说创作、导演以及经营书店等文化活动。
《闲情偶寄》是一部寄情之作,李渔颇看重这部书,他在给礼部尚书龚芝麓的信中说:“庙堂智虑,百无一能;泉石经纶,则绰有余裕。惜乎不得自展,而人又不能用之。他年赍志以没,俾造化虚生此人,亦古今一大恨事。故不得忆而著为《闲情偶寄》一书,托之空言,稍舒蓄积。”这部书较充分地反映了李渔的文艺修养和生活情趣,其中关于戏曲创作和演出的《词曲》、《演习》二部,尤其引人注目。人们普遍认为李渔这些经验之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中国戏剧美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著作。此外,对于园林建筑,李渔也颇有卓见。其它部分,虽然所谈不过日常生活中的闲情逸趣,但也间或触物兴感,如以草木喻人,借家事比国事等,流露了一些感慨。当然书中也有一些内容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庸俗低级的生活情趣,对于今天已完全不适用,而应批判地对待。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笠鸿,一字谪凡,号笠翁、湖上笠翁等。祖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渔伯伯他吧,觉得《惊梦》、《寻梦》算不得《牡丹亭》最好两折,因其“犹是今曲,非元曲也”。“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诸句,皆为伯伯所诟病,认为太费经营,太欠明爽,只堪作好文章把...
评分今天有一个词叫“文艺复兴人”,专指那些通才或者博学的人。 比如像万人崇拜的《蒙娜丽莎》的画者,达·芬奇。即使我们都因名画而对他熟知,但实际上画画只是他众多成就中极为不在意的业余爱好。(不到二十张画,各个有名)比如他还是出色的里拉琴演奏家、有名的游吟歌手、米兰...
评分为不期而至的爱情绽放 为远道而来的朋友绽放 为朝夕相处的亲人绽放 为冥冥之中有着神秘机缘的陌生人绽放 踏着黎明的露水绽放 挽着正午的骄阳绽放 披着黄昏的晚霞绽放 枕着沉默的星空绽放 伴着第一只归来的大雁绽放 迎着酷暑骄傲的绽放 陪着最后一片落叶在秋风萧瑟中绽放 为在...
评分我一直困惑一个问题:李渔和袁枚,哪一个更算得上“风流”这个称谓。如果同时追一个女孩子,不知道谁会成功?两人习性相近,年代也相近,但亦不是完全没有分别。记得袁枚好像在他《随园食单》里发过李渔的牢骚,大意就是“按他那个做法煮出来的东西还敢说好吃?”——或许是我...
评分幽默大师林语堂格外推崇老李的生活方式,盛赞他为近现代最懂生活艺术的人,羡慕嫉妒恨,也努力效仿老李同志,只是可惜,未能得到所有真传,说像不像,于是被鲁迅嘲笑为:”林语堂先生谈灵性“。 谈起李渔的一生,那真是平淡无奇的一生,无话可说的一生,碌碌无为的一生,潦倒...
今天就出门买了吃的,所以闲得蛋疼
评分生活教科书
评分版本不好。
评分生活教科书
评分生活教科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