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長水

悠悠長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葛劍雄
出品人:
頁數:368
译者:
出版時間:1997-10-01
價格:17.8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1716809
叢書系列:《往事與沉思》傳記叢書
圖書標籤:
  • 傳記
  • 譚其驤
  • 葛劍雄
  • 學術史
  • 曆史
  • 知識分子
  • 曆史地理
  • 悠悠長水
  • 水文
  • 長河
  • 寜靜
  • 詩意
  • 時光
  • 流動
  • 自然
  • 哲思
  • 意境
  • 感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著者簡介

葛劍雄,1945年12月生於浙江湖州,浙江紹興人。1978年成為譚其驤教授的研究生,1983年獲曆史學博士學位。曾長期擔任譚其驤教授的助手。1987年協助譚其驤編輯其曆史地理論文集《長水集》,1992年編成《長水集・續編》,並編有(譚其驤日記選》。現任復旦大學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從事曆史地理學、中國史、人口史等方麵的教學與研究,著有《西漢人口地理》、《中國人口發展史》,閤著有《中國移民史》等。

圖書目錄

目錄
總序
齣版題識
引言
捲首
第一章 傢世和童年
盛極而衰的傢庭
發濛海鹽 求學秀州
第二章 短暫的革命和大學生活
革命大學中的革命生涯
暨南三年
第三章“應列第一”的燕大研究院畢業生
師生之爭:步入學術之始
鄧之誠――另一位恩師
第一篇 論文――《湖南人由來考》
豐收的兩年
第四章“最值得懷念的歲月”
登上大學講颱
編纂館藏方誌目錄:北圖三年
故都風物最宜人
第五章 編《禹貢》始末
學會發軔《禹貢》齣版
和而不同:顧譚之爭
南下廣州 告彆《禹貢》
第六章 失望的婚姻
第七章 重迴北平
第八章 遵義三年
奔嚮大後方
流亡大學中樂育英纔
替楊保立傳 為霞客正名
正義結成師生情
第九章 復員杭州
東歸途中
兩校教授:譚其驤和譚季龍
艱難歲月 鍥而不捨
迎接新中國
第十章 參加土地改革運動
五河縣喬集村土改
靈璧縣西葉村土改
第一次政治運動
第十一章 從思想改造到肅反運動
反貪汙轟轟烈烈
劉大傑事件 運動降溫
第二階段運動:思想改造
反鬍風和肅反運動
第十二章 編繪《中國曆史地圖集》(上)
一個韆年的夢想
“楊圖委員會”成立 應召進京
八年辛勞 功虧一簣
第十三章 從反右到文化大革命前夜
整風反右 有驚無險
躍進再躍進
批判資産階級學術思想 自願作典型
與郭沫若商榷
乍寒還暖時節
知識分子“神仙會”
不速之客 葉群就教
山雨欲來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印象深刻的还是第一章: 1972年12月25日“接到复旦大学历史系青年教师、当时借调在上海市委写作组工作的王守稼从写作组打来的电话,询问《旧唐书.傅毅传》中的典故,先后两次,谈了一个多小时。” 1973年1月12日谭先生正式接到任务:为《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作注,并负...

評分

印象深刻的还是第一章: 1972年12月25日“接到复旦大学历史系青年教师、当时借调在上海市委写作组工作的王守稼从写作组打来的电话,询问《旧唐书.傅毅传》中的典故,先后两次,谈了一个多小时。” 1973年1月12日谭先生正式接到任务:为《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作注,并负...

評分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科院文科院士谭其骧先生的传记,可作为学者传记的典范。感触比较深的几点:1 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真是搞学术的好地方,本科毕业就可以留校任教,然后再读研究生或是留洋。物价便宜,工资丰厚,学人平时可以逛书摊、听京戏、唱昆曲、泡茶馆,日子...  

評分

印象深刻的还是第一章: 1972年12月25日“接到复旦大学历史系青年教师、当时借调在上海市委写作组工作的王守稼从写作组打来的电话,询问《旧唐书.傅毅传》中的典故,先后两次,谈了一个多小时。” 1973年1月12日谭先生正式接到任务:为《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作注,并负...

評分

印象深刻的还是第一章: 1972年12月25日“接到复旦大学历史系青年教师、当时借调在上海市委写作组工作的王守稼从写作组打来的电话,询问《旧唐书.傅毅传》中的典故,先后两次,谈了一个多小时。” 1973年1月12日谭先生正式接到任务:为《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作注,并负...

用戶評價

评分

看一看,可以瞭解很多民國的往事。傳記的有點可能就是以小見大吧?!葛先生在此書中還匠心獨具地把譚先生文章加以提煉,編年後穿插入正文,可更好的地解譚先生的學術思想。

评分

在材料、立論、和學術評議上都做到瞭極緻,學生為老師所做的一本頗用心的傳記。唯在建國後的政治運動材料傳主周圍人的剪裁時似可以更緊些。

评分

很好的傳記,材料豐贍,尤其是國朝曆次運動中譚先生的檢查、報告、筆記,藉此傳得以保存。不諱言譚氏與妻子一生不諧之事,雖著墨不多,但讀來最令人唏噓。不過為何稱「前傳」、「後傳」,頗覺奇怪……

评分

看瞭前半部分,後麵的文革睏厄就沒耐心看瞭

评分

顧譚分歧精彩。建國後抄錄材料過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