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读书?如何读书?读书的乐趣何在?……通过阅读,您将在本书找到上述一系列问题的答案。这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知名青年评论家张新颖专门为广大中学生读者撰写的。作者腹笥宽阔,庄谐并备,文字张弛有致,娓娓道来,令青少年读者感到平易亲切,同时又深获启迪。配有插图20幅,由上海延安中学高中学生孙正夷(现已毕业)手绘,构思新异,笔触轻灵,从中可见当代中学生的青春风华和奇思妙想。谁说春天不是读书天?还等什么?快来尽情享受读书的无穷乐趣吧!
张新颖,男,1967年生于山东招远,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
主要著作有:
《栖居与游牧之地》(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年);
《歧路荒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迷失者的行踪》(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火焰的心脏》(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
《文学的现代记忆》(台北:三民书局,2003年);
《默读的声音》(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读书这么好的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双重见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等。
围绕读书二字的方方面面的体悟、神思、感怀甚至技巧。文字轻柔典雅有学院风,观点基本都属于那种怎么看也不会错的,或许新意略少、掉书袋掉得也欠一点顽皮的趣味,但自有读书人独有的深情与雍容在,也就自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读下来不由你不接受和赞同。 比如,...
评分《读书这么好的事》,一本不过130来页的小册子,原本是张新颖老师在04年写给中学生的启蒙读物,但在我这个工作五年近30岁的人读来,却别有一番滋味。我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很晚,是在工作以后才逐步重视起来的,但是仍然会因为主观客观的很多原因,导致买书的速度总比读着快,以...
评分文/吴情 喜欢读书,不自觉也喜欢读谈读书之书、谈藏书之书。谈读书之书,市面上并不少见,比如在美国畅销一时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等,大批评家同时也是大书虫的哈罗德·布鲁姆,也曾就读书写过一本《如何读,为什么读》,深得...
评分关于张新颖老师,复旦中文系流传着以下的段子。有一次上着课,他竟神思远游般发起呆来,站在讲台上,半晌没言语,台下学生正面面相觑,只听张师忽地一声:“我悟了”,回转神来继续上课。(如是我闻,如有不同版本请修正)我只亲眼见过他上课前盯着窗外看了很久,上课铃响过好...
评分小小薄薄的一本书,引用了很多名人名言,作者就读书这件事情,以及如何读书这件事情,一直在阐述着他的观点,写的还算不错。有一段写到很多人不读书是因为觉得一定要等到万事俱备,一切环境完美了才能读。但实际上读书应该是时时刻刻都可读的,真正的读书人是不愿意浪费一刻时...
这本小册子,内容并不多,主要是关于读书的一些小摘录,最值得看的还是关于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感悟则有很多。非常值得一读。
评分通俗易懂。
评分内容不错,就是大多数在别人文章里看过……
评分写给青少年看的读书随笔,讲读书的各种道理,都有理,不过正因为那么多的道理集结在一起,恍惚有一种政教主任的即视感,虽有理,难消化,不好看~PS:书中插图是上海延安中学学生孙正夷画的,比起文字部分,更喜欢插图,百度搜索没找到孙正夷的更多信息,不知道他现在在做啥?
评分本来是写给中学生看的,随手翻完了……其实有些道理对于现在的我也未必图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