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多所卓见。《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的一本名著,其中的文章大都发表在20-30年代的报章杂志上,后来汇编成册。闻一多是民国时代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湛的研究,《唐诗杂论》就是他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作国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诗研究中的历史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同时,闻一多的唐诗研究有他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这对我们今天的学者仍然富有启迪。为此,我们重新出版了此书,并请著名学者傅璇琮为此书撰写了“际读”,着重于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计了闻一多唐诗研究的个性特点与开创作用,这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学术史,促进唐诗研究在大有裨益。
他是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唐诗的发展变化,冲破了传统学术方法的某种狭隘性和封闭性。这是闻先生唐诗研究的极可宝贵的思想遗产,是值得我们很好吸取的。
风仪落落,凛然如生 文 / 李倦容 在本书《孟浩然》一篇中,闻一多所引张洎「风仪落落,凛然如生」,原是形容孟浩然,如今看来,用在闻一多身上竟也再合适不过。了解闻一多的人,大概都能认同他的风度仪容,磊落大方,其文采学识亦然;而联想到他的慷慨生平,「凛然如生」四字,...
评分给三星,是因为我觉得不适合我和其他很多初学者。 理由如下: (1) 读之前,我先看了傅璇琮的导读,其中说:闻先生在本书中的几乎所有重要观点,都被后来学者们质疑。又说,从专业学者的角度,考虑到时代,不应太苛刻。 读后,确实感到有偏颇的嫌疑。因此我觉得根基不够的来读...
评分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从字面上来看,是关于唐诗的漫无中心、涉及面广的议论。这本书有八篇独立的文章,读来感觉漫无中心,彼此之间相对独立,但细来一想,又不无联系。朱自清先生为此书题的序中说:“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
评分江湖如飘叶,多病哭诗人! 一本《唐诗杂论》,几段诗界春秋。 此一说部,讲的是乱世之中,战乱频仍,茅屋记事,纷缕诗史,从初唐四兴,之老杜凋零,通篇警句颇多,作者风采,亦历历其中。 读本书起因一,汪曾祺曾在文章中提到闻一多先生论唐诗,巨赏。因早有拜读之意。起因二,...
评分《闻一多说唐诗》书评,文中简称“说唐诗”。 德语里有个单词叫“fernweh”,没有任何一个中文词汇能够与之对应,它的意思是对尚未到达的远方怀着有如乡愁一般的眷恋。而它的读音犹如一声叹息。我在阅读“说唐诗”的过程中想起这个词。承载唐诗的国度——唐朝,已不是地理概念...
最喜歡孟浩然一篇,又看得出聞一多對杜甫是拳拳的真愛。
评分唐太宗时文学被学术同化的结果,可分三方面来说。一方面是章句的研究,可以李善为代表,另一方面是类书的编纂,可以号称博学的《兔园册子》与《北堂书钞》的编者虞世南为代表。第三方面便是文学本身的堆砌性,这方面很难推出一个代表来,因为当时一般文学者的体干似乎是一样高矮,挑不出一个特别魁梧的例子来。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举唐太宗。并不是说太宗堆砌的成绩比别人精,或是他堆砌得比别人更甚,不过以一个帝王的地位,他的影响定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而且他也曾经很明白地为这种文体张目过(这证据我们不久就要提出)。我们现在且把章句的研究、类书的纂辑、与夫文学本身的堆砌性三方面的关系谈一谈。
评分唐太宗时文学被学术同化的结果,可分三方面来说。一方面是章句的研究,可以李善为代表,另一方面是类书的编纂,可以号称博学的《兔园册子》与《北堂书钞》的编者虞世南为代表。第三方面便是文学本身的堆砌性,这方面很难推出一个代表来,因为当时一般文学者的体干似乎是一样高矮,挑不出一个特别魁梧的例子来。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举唐太宗。并不是说太宗堆砌的成绩比别人精,或是他堆砌得比别人更甚,不过以一个帝王的地位,他的影响定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而且他也曾经很明白地为这种文体张目过(这证据我们不久就要提出)。我们现在且把章句的研究、类书的纂辑、与夫文学本身的堆砌性三方面的关系谈一谈。
评分老早以前看过的,忘了登记。
评分最喜歡孟浩然一篇,又看得出聞一多對杜甫是拳拳的真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