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達(Douglas R.Reynolds)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曆史係教授,著名的中國現代史、日本現代史專傢。精通中文和日文,經常齣席中國大陸、颱灣、香港,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各種學術會議。其研究重點是現代中日關係,特彆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曰文化交往,成果卓著。本書被提名為美國多個國傢級學術奬,並於1996年被授予日本著名的To—A Dobun Shoin Memorial Prize。其另外的著作,亦分彆獲得兩個由亞洲學會頒發的現代中日關係奬。近著有《東方遭遇西方:日本明治早期1895年的中國文化視點》。
《新政革命與日本:中國(1898-1912)》便將焦點聚集於此,對這種文化模仿、組織平移等等,都作瞭深入的研究。《新政革命與日本:中國(1898-1912)》作者任達教授精通中文和日文。他在占有大量資料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研究,以中日文化關係為切入點,對1898—1912年這一時期中國的主要社會思潮、流行語匯以及教育製度、軍事體製、司法體製等作瞭細緻的源流考證和“組織移植”的對比研究。這對我們瞭解近代中國風雲變幻的曆史,以及這種曆史的未來嚮度,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龐大的中華帝國在甲午之戰中敗給“蕞爾島國”日本後,它不得不麵對現實,派遣大量留學生東渡扶桑,探求日本的富強之道;同時又聘請大量的日本專傢來華,作為晚清新政的顧問。在這種社會轉型、組織創新的時期,日本對中國産生瞭巨大的影響。
1、个体与国家形象在国人眼中分裂,中国人必须反思:是宣传过分了吗,还是群体疯狂? 2、恨鬼子的别得色,你们现在讲的普通话有一部分是鬼子话哦。。。。。百年前的 3、结合台版李登辉传记看的话,其实日本人想传承唐朝文化。他妈的。中国人自己先搞好嘛,让他们尊重我们。 4、...
評分本事: 作者呼为“黄金十年”。被仇恨与误解遮盖住了的历史。新政革命对于现代中国被忽视的作为。要澄清的一个概念,革命不仅意味血腥动乱,更多是静悄悄的,新的典范在取代旧的典范,对于1898-1912年间的中国,这个典范来源于对面的日本。在近代化进程的道路上,日本第一次改...
評分1、个体与国家形象在国人眼中分裂,中国人必须反思:是宣传过分了吗,还是群体疯狂? 2、恨鬼子的别得色,你们现在讲的普通话有一部分是鬼子话哦。。。。。百年前的 3、结合台版李登辉传记看的话,其实日本人想传承唐朝文化。他妈的。中国人自己先搞好嘛,让他们尊重我们。 4、...
評分作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这本书大约也只能算中流水平。比较欣赏的是本书最后总结中的一段:“他们(日本教习)即是受中国高薪的诱惑,也是出于对明治成就的骄傲,出于日本对中国历史上的报恩感。在国家层面上是出于国家自身利益的计算及启发,和出于正在出现的民族使命感。”
評分黄金十年,蜜月十年。 这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好一些光看一眼题目,就觉“语出惊人”“新颖独特”,如《缀珍录》《闺塾师》,煞是吸引眼球,不得不翻看几页为快,以了解海外汉学,张耳倾听不同声音。这本《新政革命与日本》也不例外。 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从抗...
新政改革的成就,遠遠超過瞭發起者的意圖和想象,提供瞭理解新世紀中國的必不可少的基綫。
评分清末時期日本是以非常正麵的形象參與中國的改革,看 起來中日關係其實很微妙。當然,由於新政失敗瞭,因此這次改革既未引起人們的興趣,也因此忽略瞭日本的參與。革命史觀帶來的漫畫般的描述,極大的簡化瞭人們的曆史觀念。
评分中國的近代史,基本可以說是一部中日近代關係史,此書挖掘瞭少為人知或者說少為人思的一麵。
评分有一種淡淡的衊視感貫穿全書
评分對戊戌變法以來的清末改革做齣瞭重新評析,通過大量材料,揭示清政府作為改革推進者所作齣的諸多努力,並認為這些成果奠定瞭後來政治革命的基礎,尤其揭示瞭日本作為當時中國最便捷的學習對象,所扮演的關鍵角色。著重於為中日間曾有過的短暫的十年蜜月期正名,但這種“同文同種”理念如何最終一步步走嚮“大東亞共榮”的侵略?這一脈絡也不能不時時警記。另外,清末新政究竟能否稱得上“革命”,也取決於對革命的理解。總之,還是值得一看的,很好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