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根據梁思成一九二九——一九三〇年在東北大學時,講授“中國雕塑史”的講課提綱,配以圖片(原稿設有圖片)編輯而成的。當時很多重要的曆史遺址尚未發掘,而梁思成在講授此課時,也尚未到雲岡、龍門、天龍山、南北響堂山、敦煌、大足等地去實地考察過。但他在美國學習時期,及赴歐洲旅遊時,在歐美各處的博物館中,看到帝國主義從我國掠走的大量雕塑珍品。他往往在這些雕像之前久久徘徊、流連忘返。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1503.html 还是被提及有关购买及阅读的初衷,是梁思成的符号意义,这个名字背后包含着太多历史之外的传奇,比如梁启超之子,比如和林徽因、徐志摩、金岳霖之间的情缘纠葛……于此,也都是一个已经被书写的人,一个活在历史和传奇的...
評分这本书读完有一段时间了,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写书评。因为想等多看几本雕塑史之后,再写,可以有一个比较。最后还是决定先写一点吧:) 这本书是根据梁思成先生上课的讲义写成的,因为是讲义,所以很多地方都只是捡精要处提纲挈领式的讲述,并没有铺陈开来。 虽然如...
評分今天是阴雨天,不宜出行,于是早上去游泳馆游完1000m后在设计院花了半天时间看完此书。要去旅行的地方又多了好几处,像龙门石窟,云冈石窟,苏州甪直保圣寺(边上就是昆山奥灶面),正定隆兴寺,南京栖霞寺,等等。下次再去类似的景点,不要再走马观花的看了。 看下来印象很深...
評分这本书应该是讲义,要是林徽因先生写也许更好。梁先生写的态严谨了,如同写建筑。雕塑的美学意义还不够深入,但所写之余留给我们很多功课。 至少梁先生没有写糊弄别人也糊弄自己的文字。 另:期待着有个好的再版版本。
評分研一时,上一位讲课很沉重很费气力的老师的课。当时每次课前有一组同学来向大家推荐学术书籍,交流读书感想。一个学期,几乎涵盖了能有耳闻的经典学术著作。也不知道大家是真读假读的。记得其中一本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主题是“什么是文化”。凡是涉及文化题目的论文、书籍都是...
附圖很易讀,纍瞭一天看也不費勁
评分治建築者需博雅,融洽ART世界。
评分厲害的人,簡潔都能信息廣闊,力道深廣
评分韆二百年來,風雲飄零,人力之摧敲,然盧捨那大佛巍然不動居高臨下,人類之伎倆僅及其膝,使其上部愈顯莊嚴。頭像之所以偉大著,不在其尺度之長短,而在其雕刻之奇妙,光影之分配,足以錶示一種內神均無平無依之境界也。宋代雕塑麵容多呆闆無靈性之錶現。總之,宋代雕塑之風尚盛然不如唐代之春潮澎拜,且失去宗教信仰亦社會情形使然也。元明清三代,然於雕塑一道,或仿古而不得其道,或寫實而不瞭解自然,400年間,殆無足述也。
评分治建築者需博雅,融洽ART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