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亞·愛倫堡(1891-1967)蘇聯作傢。1910年開始文學創作。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戰地記者。十月革命後曾參加蘇維埃政府工作。
1921年後以記者身份去德、法、比等國。在國外十多年中,寫瞭眾多作品。
30年代迴國後,在衛國戰爭中任軍報《紅星報》戰地記者。著有長篇小說《巴黎的陷落》、《暴風雨》和《九級浪》等。1954年發錶的中篇小說《解凍》在蘇聯文藝界引起巨大震動。後用五年時間寫成長篇迴憶錄《人·歲月·生活》,於1960年開始陸續發錶,在蘇聯及西方引起強烈反響和激烈爭議。此書被譽為蘇聯 “解凍文學”的開山巨作和“歐洲的文藝史詩”。
1960年,蘇聯《新世界》雜誌開始連載愛倫堡的長篇迴憶錄《人·歲月·生活》。不久,這部作品便在蘇聯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和激烈爭論,成為蘇聯“解凍文學”最著名的代錶作和“歐洲的文藝史詩”。七八十年代,其節譯本在我國國內被列為高層閱讀的內參資料,流入民間後被圈內人士私下傳閱,影響瞭一代知識分子的成長。
人岁月生活,是一部记录,追忆性的著作。里面的神奇在于那个时代,在于那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还有就是作家的捕风意识十分长强烈的。动荡的生活极艰难也极为磨练一个人。爱伦堡在苦难的俄罗斯看到了经历了许多不同的专政手段,但他始终是一名抗据的先锋。 先锋的出逃,以及后...
評分这是我最喜欢的回忆录。也是我最爱的书之一。 为什么喜欢它?其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喜欢看回忆录。其二,作者的生活太与众不同了。其三,这是一部艺术的人与事件的回忆,这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方面。 作者的生平从沙俄时开始,直接横贯了两次大战以及“冷战”岁月。从空间...
評分我手头的爱伦堡《人.岁月.生活》是节译本,为花城“流亡者译丛”之一种,1998年5月购得。由于在目录相关章节作了记号,可知我精读了作者回忆莫迪利亚尼、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施塔姆、叶赛宁、别雷、纪德、海明威、马蒂斯、法捷耶夫、聂鲁达、艾吕雅等人的十来章。读完后我在扉...
評分爱伦堡对于七八十年代的人是陌生的,而对于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则是刻骨铭心的——牛棚里、残垣边、油灯下,多少人在抄写传阅。在那片灰暗的年代里,这本书成了唯一带彩的颜色。发生在苏联铁幕里的人和事,似乎同样发生在当时的知识分子身上。 爱伦堡是幸运的,他走出了铁...
評分爱伦堡的这本回忆录内容丰富,到处都闪烁着好的句子、故事。属于那种需要写许多次读书笔记的好书,先写写第一次阅读时感兴趣的几点: 聂鲁达与爱伦堡。两个人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对方,还共同记录了50年代访问中国的故事。聂鲁达在《我坦言我曾历经沧桑》里描写对爱伦堡的印象...
絮絮叨叨有什麼意思。其實不太喜歡看文人寫自傳迴憶錄這種,大多數都美化過,迴憶有光環。我想看荊棘,你卻寫康莊大道,跟我有關係嗎?
评分文字生動。
评分最近重讀時纔發現這套書是野夫策劃的。
评分當當活動時難得的好書啊。20塊錢就買到瞭!算是本百科全書似的迴憶錄瞭。因為愛倫堡經曆瞭風起雲湧的20世紀。近140萬字的迴憶錄,可以當做蘇聯史和歐洲文化史來讀瞭。每一個章節都充滿瞭強烈的時代氣息。“觀眾已經匆匆嚮存衣室奔去,而主角卻還在舞颱上叫喊:明天我……而明天將會有什麼呢?另一齣戲和另一些主角。”
评分論混圈子的重要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