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岁月·生活(全三册)

人·岁月·生活(全三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伊利亚·爱伦堡(1891-1967)苏联作家。1910年开始文学创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战地记者。十月革命后曾参加苏维埃政府工作。

1921年后以记者身份去德、法、比等国。在国外十多年中,写了众多作品。

30年代回国后,在卫国战争中任军报《红星报》战地记者。著有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暴风雨》和《九级浪》等。195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解冻》在苏联文艺界引起巨大震动。后用五年时间写成长篇回忆录《人·岁月·生活》,于1960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苏联及西方引起强烈反响和激烈争议。此书被誉为苏联 “解冻文学”的开山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作者:[苏联] 伊利亚·爱伦堡
出品人:
页数:411;496;502
译者:冯江南
出版时间:1999-10
价格:8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645576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回忆录 
  • 爱伦堡 
  • 苏联 
  • 传记 
  • 历史 
  • 俄罗斯 
  • 外国文学 
  • 人·岁月·生活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1960年,苏联《新世界》杂志开始连载爱伦堡的长篇回忆录《人·岁月·生活》。不久,这部作品便在苏联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激烈争论,成为苏联“解冻文学”最著名的代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七八十年代,其节译本在我国国内被列为高层阅读的内参资料,流入民间后被圈内人士私下传阅,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我手头的爱伦堡《人.岁月.生活》是节译本,为花城“流亡者译丛”之一种,1998年5月购得。由于在目录相关章节作了记号,可知我精读了作者回忆莫迪利亚尼、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施塔姆、叶赛宁、别雷、纪德、海明威、马蒂斯、法捷耶夫、聂鲁达、艾吕雅等人的十来章。读完后我在扉...  

评分

最早知道这本书是几年前在国内一位摄影家的书中,当时对书名有种很特别的感觉。后来在北岛、黄永玉等人的文章中不断的看到它,感觉这是一本在艺术圈中很流行也很被推崇的书,随之也就产生了想看的冲动。今年终于买到了它,一读之下果然不同凡响。 这本书是前苏联作家爱伦...  

评分

评分

一部你绝对不能错过的讲述那个动荡时代的文学巨作,真正的欧洲解冻文学开山之作!和作者一起和那些你耳熟能详的作家聊天,亲生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告诉你一个你从来不知道的伟大名人背后的故事,当你合上书本的时候我希望你能体会到作者写下这本书的真正含义:人生就像抽彩!  

评分

五折买下了这套书,很高兴;读了之后才知名不虚传。 以诗作评,尽在不言中: 我遥望 曾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

用户评价

评分

内容曾经吸引过我,写法曾经影响过我~

评分

当当活动时难得的好书啊。20块钱就买到了!算是本百科全书似的回忆录了。因为爱伦堡经历了风起云涌的20世纪。近140万字的回忆录,可以当做苏联史和欧洲文化史来读了。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气息。“观众已经匆匆向存衣室奔去,而主角却还在舞台上叫喊:明天我……而明天将会有什么呢?另一出戏和另一些主角。”

评分

论混圈子的重要性

评分

P3 如今时代宛若一辆高速汽车,对汽车不能大喝一声:‘停下,我要仔细看看你!’只能谈谈它的前灯一闪而过的亮光。只能不知不觉地落在它的车轮底下——这倒也是一条出路。我的许多同龄人都陷在时代的车轮下了。我所以能幸免,并非由于我比较坚强,或是较有远见,而是因为常有这种时候:人的命运并不像按照棋路下的一局象棋,而是像抽彩;P5 记忆力像是汽车的前灯,在黑夜里,它们忽而照亮一棵树,忽而照亮一个岗棚,忽而又照亮了一个人。人们,特别是作家们,在他们合乎逻辑地、详尽地叙述自己生平的时候,经常用臆度揣测来填补空白,使人难以辨别,他的真实回忆在哪儿结束,虚构的小说又从哪儿开始。

评分

不适合,放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