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建構主義

社會建構主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作者:劉保、肖峰
出品人:
頁數:341
译者:
出版時間:2011-10
價格:48.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00499916
叢書系列:當代新哲學叢書
圖書標籤:
  • 建構主義
  • 哲學
  • 社會建構
  • 社會學
  • 後現代性
  • 思想史
  • 哲學————
  • 中國
  • 社會建構主義
  • 社會理論
  • 知識建構
  • 現實建構
  • 文化研究
  • 語言與社會
  • 意識形態
  • 身份認同
  • 批判理論
  • 社會結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社會建構主義:一種新的哲學範式》內容簡介:也許我們經常問自己,在所有的動物物種中,是什麼使人類如此特殊?這個問題並不缺乏答案,其中包括:因為我們人類能創造語言、數學、工具、藝術、音樂和幽默等,而這些能力又都是其他動物缺乏的。但如果我們繼續追問,為什麼我們人類有這些能力,而動物卻沒有?作者認為,在進化的道路上,我們和其他靈長類動物是在600萬年前分手的。因此,人類認知中,可以大緻分兩部分,一部分為我們與其他靈長類動物共有,如感知、記憶和範疇化等,另一部分就是上述那些人類獨有的部分。正是這些獨有的部分把我們人類與其他動物區彆開來瞭。這些獨有的部分是怎樣産生的呢?作者認為,在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分手之後,或許發生瞭某些基因事件和自然選擇事件,使人類具有瞭把自己的同類成員認同為像自己一樣的、有意嚮的行動者,最終能把他們理解為像自己一樣的、有心智的行動者。這種新的對他人的理解方式徹底改變瞭所有社會互動的本質,包括社會學習。因此,進化以獨特的文化形式開始在曆史上發生瞭,在這個過程中,一代代的兒童在發育過程中嚮前輩學習各種事物,包括某些物質性或符號性的人造物品,其中當然有工具和語言等,從而人類就以這些自己獨有的認知技能把自己和其他動物區彆開瞭。

著者簡介

肖峰,男,1956年生於重慶忠縣,先後就讀於四川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分彆於1994-1995、1999-2000、2011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英國愛丁堡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IUC)訪問交流。現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和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科技哲學和馬剋思主義哲學。主持國傢社科基金2項,主持和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獲得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和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刊物上發錶論文230餘篇,齣版《信息主義:從社會觀到世界觀》、《哲學視域中的技術》、《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等個人專著12部,另有閤著、閤譯20餘部。

劉保,1981年生,湖南人,2004年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公共管理係本科畢業,2007年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馬剋思主義學院碩士畢業,現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曾發錶《作為一種範式的社會建構主義》、《網絡社會的二元維度分析》等多篇論文。

圖書目錄

導言 用社會建構“看”世界 一 一種新的視界 二 從認識論到本體論 三 引人入勝的疑惑第一章 追源溯流 第一節 早期思想:古希臘先哲之說 一 蘇格拉底:知識的“助産術” 二 柏拉圖:真實世界何在? 三 亞裏士多德:為世界建立秩序 第二節 近代發展:從康德到維柯 一 “白闆說”預留的空間 二 人為自然界立法 三 絕對理念的自我實現 四 第一次清楚的描述 第三節 現代中興:發生認識論 一 認識是生成的 二 內化與外化的雙嚮建構 三 擴展建構:邏輯、數學及其他 四 閤理啓示第二章 科學知識社會學:製造科學 第一節 “未完成的事業” 一 曼海姆的知識社會學 二 默頓:“科學傢的社會學” 三 豐富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最相近的思想先驅 一 維特根斯坦 二 庫恩 三 最為相近的思想 第三節 科學知識社會學的興起與發展 一 愛丁堡學派與“強綱領” 二 巴斯學派與科學爭論研究 三 巴黎學派與“實驗室研究” 四 約剋學派與“科學文本和話語分析” 第四節 當代波瀾:從兩種文化到科學大戰 一 兩種文化的分裂 二 關於科學的論戰 三 “索卡爾事件”與“科學大戰” 四 一場錯誤的戰爭?第三章 技術的社會型塑論:型塑技術 第一節 從科學知識社會學到技術的社會型塑論 一 社會研究:從科學到技術 二 技術的社會型塑論的産生 三 技術的社會型塑論的內核:來自科學知識社會學的關鍵詞 第二節 技術決定論的批判 一 技術解釋的多嚮模式 二 技術與社會的互動 第三節 主要理論方法 一 利益分析 二 係統分析 三 “行動者—網絡理論” 四 其他分層及特徵 第四節 對技術發展的技術社會型塑論分析 一 從社會需求到社會調節 二 技術發展的社會製約第四章 走嚮人本分析 第一節 “對話中的人” 一 對話體現主體間性 二 人在對話中建構意義世界 三 對話作為人的存在方式 第二節 重勘“自我” 一 “內生的自我” 二“植入的自我” 三 到底有無“自我”? 第三節 何謂“人格”? 一人格有常態 二人格在途中 三 解釋的張力:走嚮何方? 第四節 性彆:天生的抑或建構的? 一 生理決定論看性彆 二挑戰生理決定論 第五節 身體的規訓與雕刻 一 建構身體的社會因素 二 雕刻身體:曆史和現實的案例 第六節 心理世界再審度 一 維果茨基:新的心理觀 二 語言建構的心理世界 三 重識心理現象 第七節 迴到馬剋思第五章 通往普遍方法 第一節 國際關係與國際問題 一 國際關係觀的“轉型” 二 國傢身份和國傢利益的緣起 三 從國際規範到物質資源 第二節 知識觀、學習觀與教育觀 一 知識來源於社會的意義建構 二 學習是知識的社會建構 三 教育是師生之間的閤作性建構 第三節 環境問題 一 作為社會問題的環境問題 二 環境問題的社會建構 三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全球變暖的社會建構 第四節 社會問題 一 社會問題新解 二 社會問題的建構過程 三 觀念變革:從定義到意義第六章 哲學意蘊 第一節 在科學哲學的語境中 一 曆史主義 二 科學研究綱領 三 研究傳統理論 第二節 理解:從解釋學看建構 一 自然科學知識也需要理解 二 理解的過程就是建構的過程 三 “前理解”與建構的條件 第三節 相對主義與建設性的辯證法 一 傳統相對主義與科學知識的社會學分析 二 “強綱領”中的相對主義 三 建設性的辯證法 第四節 引嚮“哲學範式” 一 理論前提與思維特點 二 “本體論轉換”中的得與失 三 “傢族相似”下的多樣性第七章 餘問與評述 第一節 利益決定一切? 一 愛丁堡學派的“利益分析綱領” 二 “利益理論”的典型案例 三 利益決定一切嗎? 第二節 真理的終結? 一 “真理”諸說 二 另一種真理觀:從認可到共識 三 “真理的真理性”究竟在哪裏? 第三節 客觀公正是否可能?——以學術評價為例 一 社會建構視野中的學術評價 二 學術評價中的社會建構 三 客觀公正是否可能?結束語 兩種視界的比較 一 進化與建構之彆 二 進化與建構之同 三 現代實踐中的互滲 四 兩種視界的互利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需要更大量的閱讀

评分

需要更大量的閱讀

评分

需要更大量的閱讀

评分

需要更大量的閱讀

评分

需要更大量的閱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