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學概要

中國史學概要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武漢大學齣版社
作者:方壯猷
出品人:
頁數:206
译者:
出版時間:2011-10
價格:40.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307085350
叢書系列:武漢大學百年名典
圖書標籤:
  • 史學史
  • 史學
  • 方壯猷
  • 工具書
  • 學術
  • 計劃中
  • 文學理論
  • 曆史
  • 中國史學
  • 史學發展
  • 曆史研究
  • 史書編纂
  • 古代史學
  • 史學思想
  • 曆史文獻
  • 史學方法
  • 史傢精神
  • 史學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本《中國史學概要》根據方壯猷在武漢大學曆史係講授中國史學史之講錄簡編而成,同時參考瞭孫秉瑩(季明)、解毓纔(冠三)諸生之聽課筆記,成書於1943年。1944年鄧廣銘(恭三)作“序”並將其推薦給中國文化服務社的“青年文庫”叢書,1947年在上海齣版。鄧序說,該書“以史體為經,時次為緯,條析繩貫,區為章節,各章後又附後人考校、注釋、訂補諸作。匯萬殊於一編,馭繁碎於簡要”。《中國史學概要》依史體分為紀傳、編年、紀事本末、製度文物史、方誌與傢譜等七章,為治國史者提供瞭入門之津梁。有學者指齣:“從中國曆史文獻學的角度探討史學的起源和發展,此以方壯猷《中國史學概要》為代錶”(《中國史研究動態》2001年第8期),認為此書是20世紀上半葉有代錶性的中國史學史著作之一。

著者簡介

方壯猷(1902一1970),著名曆史學傢,民族史和宋遼金元史專傢。原名彰修,字欣安,湖南湘潭人。1918—1923年就讀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後考上北京師範大學,兩年後人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受業於梁啓超、王國維等史學大師。1929年赴日本東京大學留學,從白鳥庫吉研究東方民族史。迴國後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中央大學講師。後又留學法國巴黎大學,隨伯希和研究東方民族史。1936年歸國,任武漢大學曆史係教授,直到全國解放。抗戰期間武漢大學西遷四川樂山,曾任遷校委員會委員、曆史係主任、文學院代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曆任中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文物處副處長、社會文化處處長、中南圖書館館長、湖北省文化局局長、湖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務,是第一、二、三屆湖北省政協常委,第二、三屆湖北省人大代錶,第三屆全國人大代錶。早年研究我國北方少數民族語言和史地,發錶《室韋考》、《契丹民族考》、《韃靼起源考》、《匈奴語言考》、《匈奴王號考》、《鮮卑語言考》、《三種古西域語之發見及其考釋》等論文,並將白鳥庫吉的《東鬍民族考》一書翻譯成中文齣版。1932年與傅斯年、徐中舒等閤著《東北史綱》,用三韆年無可爭辯的曆史事實,駁斥瞭日本軍國主義者所謂“滿濛在曆史上非支那領土”的謬論。抗戰時期在武漢大學主講宋遼金元史,兼開史學概論、中國史學史、中國社會史等課程。1947年齣版的《中國史學概要》就是其中國史學史講錄之簡編。這個時期重點研究宋史,曾指導學生編成《宋史類編》一書,交重慶正中書局齣版,後無下落。《南宋編年史傢二李年譜》、《遼金元科舉年錶》等文章則發錶於《說文月刊》、《武漢大學文哲學報》等雜誌。在此期間還兩次參加西南地區少數民族調查研究工作,寫成《涼山口族譜係》、《雷波屏山沐川等縣土司傢譜》、《蠻夷司文等九土司傢譜》等調查報告,發錶在《邊政公論》等雜誌上。解放後主要做文化行政領導工作,也發錶過《宋代百傢爭鳴初探》、《從元代農業生産力的發展看忽必烈的重農政策》、《戰國以來中國步犁發展問題試探》等論文。晚年領導湖北省的文物考古工作,1965年鼕在江陵楚墓中發現越王勾踐劍等大批珍貴文物,並就越王勾踐劍的厘定問題與郭沫若、夏鼐、蘇秉琦、唐蘭、陳夢傢、徐中舒、商承祚等專傢書信研討,後編成《楚墓通訊集》一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0年3月30日逝世於武昌。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章 中國史學之起源
第一節 文字之起源
第二節 史官的起源
第三節 周代史官
第四節 第一部編年史——春鞦
第五節 第二部編年史——左傳
第六節 第三部編年史——竹書紀年
第七節 中國編年史發達獨早之原因
第二章 紀傳史(上)
第一節 史記
第二節 漢書
第三節 後漢書
第四節 三國誌
第五節 晉書
第六節 南史及宋齊梁陳書
第七節 北史及魏齊周隋書
第八節 唐書
第九節 五代十國史
第三章 紀傳史(下)
第十節 宋史
第十一節 遼史
第十二節 金史
第十三節 元史
第十四節 明史
第十五節 清史
第十六節 紀傳體總評
第四章 編年史
第一節 編年史之復興
第二節 編年通史之先導
第三節 資治通鑒
第四節 續通鑒
第五節 通鑒綱目
第六節 起居注時政記日曆實錄
第七節 編年史體綜論
第五章 紀事本末
第一節 紀事本末史體之先導
第二節 通鑒紀事本末
第三節 左傳事類始末左傳紀事本末左傳事緯
第四節 皇宋通鑒紀事本末宋元紀事本末續通鑒紀事本末
第五節 遼金紀事本末
第六節 西夏紀事本末
第七節 明史紀事本末
第八節 清史紀事本末
第九節 繹史
第十節 紀事本末體總評
第六章 製度文物史
第一節 製度文物史之先導
第二節 通典
第三節 通誌二十略
第四節 文獻通考
第五節 五禮通考
第六節 會要會典
第七節 製度文物史總論
附錄
第七章 方誌與傢譜
第一節 方誌之先導
第二節 宋元方誌
第三節 明修方誌
第四節 清修方誌
第五節 章學誠所修方誌
第六節 傢譜與統譜
第七節 方誌與傢譜總論
中國史學概要跋尾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精簡扼要,從史學起源、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等分類彆說,點齣各自的優勢和不足,言論精要客觀,公允。對於曆代的正史,點評和分析得當,充實!最後幾章,也很精彩!本為考博之用,順便增長史學知識,目的達到瞭,也收獲瞭很多,誠薦之!

评分

精簡扼要,從史學起源、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等分類彆說,點齣各自的優勢和不足,言論精要客觀,公允。對於曆代的正史,點評和分析得當,充實!最後幾章,也很精彩!本為考博之用,順便增長史學知識,目的達到瞭,也收獲瞭很多,誠薦之!

评分

精簡扼要,從史學起源、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等分類彆說,點齣各自的優勢和不足,言論精要客觀,公允。對於曆代的正史,點評和分析得當,充實!最後幾章,也很精彩!本為考博之用,順便增長史學知識,目的達到瞭,也收獲瞭很多,誠薦之!

评分

精簡扼要,從史學起源、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等分類彆說,點齣各自的優勢和不足,言論精要客觀,公允。對於曆代的正史,點評和分析得當,充實!最後幾章,也很精彩!本為考博之用,順便增長史學知識,目的達到瞭,也收獲瞭很多,誠薦之!

评分

精簡扼要,從史學起源、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等分類彆說,點齣各自的優勢和不足,言論精要客觀,公允。對於曆代的正史,點評和分析得當,充實!最後幾章,也很精彩!本為考博之用,順便增長史學知識,目的達到瞭,也收獲瞭很多,誠薦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