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以后》内容简介:映入眼帘的,是都市的身姿。透过在夜空中高翔的飞鸟的眼睛,我们从天上俯瞰着这光景。都市望去仿佛一头巨大的活物,遵循其自身的原理运转。我们的视线选取尤为辉煌灿烂的一角,静静地降落。
村上春树,生于1949年。29岁开始写作,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问世的《挪威的森林》轰动全球。2004年《天黑以后》隆重出版。2009年《1Q84》震撼上市。写作之余,热衷翻译,热爱跑步。
《天黑以后》讲述冬日东京深夜11点到清晨6点的故事。悬浮于空中的“视点”静静注视都市中的光景,各色人等在夜色中依次登场,每个人怀有的秘密与孤独逐一展现。本书描写的现象,不是梦境,不是隐喻,正是我们眼前的现实。
施小炜,翻译家、学者。译有《1Q84》、《天黑以后》、《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老师的提包》等。
最可贵的啊,就是我能大多时候在非常恰当的时间遇见他的作品。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现在仍非常喜欢你。”她信上最后写道,“你温存亲切,是个十分好的人,不是说谎。但有时我觉得光这样似乎有点不够,为什么有这种感觉我也不明白,而且这么说很是过分,或许等于什么...
评分林少华和村上春树——书籍质量的保证。所以无需翻开阅读一小段后加以判断,直接从8折书店买来看就好。说的是《天黑以后》。 很薄一本书。我卷在床上,有时斜倚在M身上,很快看完。 那是几个星期前的阅读。今天才来写点感想,是想看看一本书看完一段时间后还能记得多少?恐怕...
评分赖明珠和林少华的都看了. 赖翻的非常台湾口语化,比如很多对话后面加个"噢"字。(还有其他种种不一一列举)大概因为我是北方人,所以读起来感觉很奇怪。总体来讲感觉风格和用词都更女性化,更活泼一些。 相比之下林的译文较显严肃,在我看来倒是满符合故事情节的(当然这种严肃...
评分周六买回家后,用三天的空余翻完这薄薄的一本,一个晚上能发生什么?不过是睡睡睡然后还是睡罢了,村上却给它填充了太多的东西。 故事年代不是很清晰,是从两个空间并行的角度叙事,初读颇有些灵异的感觉;译者在卷首的几大页评论没有翻看完整,大致是说村上的这部书从一个角...
评分"眼前看见的是都市的姿态。 透过飞在高空的夜鸟的眼睛,我们从上空捕捉那光景。在宽阔的视野中,都市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生物。或者说,看起来像许多生命体纠缠在一起所形成的一个集合体。” 电影式写作 《黑夜之后》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其电影般的、局外人似的俯瞰/偷窥视...
写的是天黑以后,日出之前的故事。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宿命般的孤独感,当他们偶然交汇的时刻,瞬间迸发出微弱的火花。但人生,始终是一个人的人生。
评分逆反的黑夜之旅,常态的意识漫游,姐妹双生花的一场重逢。其实这本书蛮温暖的,其实我还蛮喜欢施的译本,阅读起来有契劲。
评分黑夜有黑夜的时间流动方式。天黑以后天亮之前,每一秒钟都是夜的诀别诗。
评分写的是天黑以后,日出之前的故事。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宿命般的孤独感,当他们偶然交汇的时刻,瞬间迸发出微弱的火花。但人生,始终是一个人的人生。
评分我还蛮爱这样的故事的,施小炜先生的译笔读起来很舒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