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中的将军》成书于八十年代末。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哥伦比亚、墨西哥以及委内瑞拉的历史学家们一起进行了两年的调查。本作品描写了南美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生命中沿着马格达莱纳河幻影般的最后一趟旅程。这趟旅程在信件与各种各样的回忆录中几乎没被提到,这恰好给了作者在历史真实的范围内创作自己的故事的自由。
作品中,玻利瓦尔在疾病困扰、心灰意冷和种种超出了他的控制的不利条件下,重访了河岸边的城市,重走了见证他起伏辉煌的战绩、满载着他曾经的抱负以及他所遭遇的同路人和遭受的背叛的道路,一直向远方的大西洋奔赴。
与此同时,读者从中可以真正感觉到玻利瓦尔这一历史人物在他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乃至作为个人达到最高点时的风貌。将军为了从西班牙独立而进行的斗争接续了他统一拉美大陆的未完成的梦想,然而最终他带着最大的失望和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2014):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89年出版《迷宫中的将军》。2014年4月17日于墨西哥病逝。
《迷宫中的将军》是我读的第三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前两部分别是《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它们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时隔六年之久再读这位大师的作品,我只觉得百感交集、不能言语! 惆怅感伤绵延不绝,书中文字已经极为平淡克制,现实主义的手法普通得...
评分《迷宫中的将军》是我读的第三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前两部分别是《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它们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时隔六年之久再读这位大师的作品,我只觉得百感交集、不能言语! 惆怅感伤绵延不绝,书中文字已经极为平淡克制,现实主义的手法普通得...
评分1989年,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如日中天的马尔克斯继获得诺奖(1982年)、发表《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之后推出另一重磅长篇小说《迷宫中的将军》,让那些被他的作品培养得味口刁钻的读者大跌眼镜的是,他的这部新作既不“魔幻"也不“浪漫",而是彻底回归了现实主义传统。...
评分 评分“而我却在迷梦中摸索,寻求根本不存在的东西。”马格达莱纳河畔的玻利瓦尔,穷途末路的理想主义者,迷宫中踟蹰的将军,一曲关于权力与荣耀、梦境与现实、孤独与衰老的挽歌。这是我喜欢的方式。写一个历史人物,避开那些家喻户晓的大事件,去捕捉他们站在聚光灯之外的一些瞬间,在里面提炼出他们的整个生命。这样的书读起来就是种享受,再一次给马老师磕一个,看似平淡无奇杂乱无章的文字,却绘制出了一幅如此精细微妙的画卷,流畅无比,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不复存在了。这就是天才的作品,庸才再使劲儿也鼓捣不出来,不服不行。当然也要给这套马尔克斯作品系列的翻译点个赞,相当到位
评分“蓝色军大衣上印加帝国末代皇帝阿塔瓦尔帕的藏金打造的纽扣,玻利维亚的红色尖顶帽,热带,天花,可以凭借患者衬衫上的汗渍治疗疾病的印第安人,平原,游走的奔马,革命,权力和幻象……玻利瓦尔的最后旅程。”王永年先生做的翻译,马尔克斯的笔力惊人,如今两位先生都已故去,文字却要以文字自身的力量,永远活下去。
评分如果对南美那段历史不熟悉的话、人名和地名读下来简直就是灾难、好在从小说艺术的角度来讲将军形象是那么令人着迷、情事也极有趣味、但最触动还是结尾榨糖厂勾起的关于亡妻的回忆、真正生命与时间之间的激烈角逐、在最后又回到了原点、
评分“蓝色军大衣上印加帝国末代皇帝阿塔瓦尔帕的藏金打造的纽扣,玻利维亚的红色尖顶帽,热带,天花,可以凭借患者衬衫上的汗渍治疗疾病的印第安人,平原,游走的奔马,革命,权力和幻象……玻利瓦尔的最后旅程。”王永年先生做的翻译,马尔克斯的笔力惊人,如今两位先生都已故去,文字却要以文字自身的力量,永远活下去。
评分托尔斯泰笔下的拿破仑是“伟人”的矮化,而马尔克斯写这位“自以为的波拿巴”,在衰竭无力,众叛亲离,怪癖难解的废墟中,反向地塑造了一个伟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