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加·斯拉夫尼科娃(1957-),出生于斯维尔德罗夫斯克,毕业于乌拉尔大学新闻学系。1988年起开始文学创作,已发表五部长篇小说,其中《2017》荣获2006年度俄罗斯“布克”奖。先后荣获过下列杂志奖:《乌拉尔》(1996)、《各民族友谊》(2000)、《新世界》(2001)、《十月》(2001),以及“巴若夫”文学奖(1999)等。现居莫斯科,为“处女作”文学奖协调员。
马克西姆•叶尔马科夫是一位成功商业人士,在莫斯科一家大型巧克力公司任营销经理。他有很好的人脉,事业上如鱼得水。然而,有一天国家安全部门的两位官员找上门来,交给他一把手枪,声称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需要饮弹自绝。他拒绝了这个荒唐的要求。于是,一场猫鼠游戏的闹剧由此上演。国家安全部门发动全城民众,敌视马克西姆‘叶尔马科夫的存在,往他的住所门上砸西红柿,甚至编写了射杀他的游戏软件,失去自由的马克西姆•叶尔马科夫不屈地挣扎着,历经苦难,终于以为得到了解脱,却也未能逃脱权势为他安排的宿命。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可能是近年读过的结局最强的书了。斯拉夫尼科娃调用隐喻的能力过硬,没有那些光怪陆离、在诗和寓言之间浮游的意象,这本政治讽喻小说会逊色很多。在当今国际形势下,《脑残》的世界观设定非常有意思:如果个人的牺牲可以一举清除世上的恐怖主义,你会饮弹自尽吗,哪怕这是基于一个极权政府的荒诞因果论?书中有对于2010年莫斯科地铁爆炸案的重现,也传唤了苏联大清洗的记忆,三代人关于个人自由的梦想与痛苦,最后被一幅无脸的总统肖像所吞噬。
评分可能是近年读过的结局最强的书了。斯拉夫尼科娃调用隐喻的能力过硬,没有那些光怪陆离、在诗和寓言之间浮游的意象,这本政治讽喻小说会逊色很多。在当今国际形势下,《脑残》的世界观设定非常有意思:如果个人的牺牲可以一举清除世上的恐怖主义,你会饮弹自尽吗,哪怕这是基于一个极权政府的荒诞因果论?书中有对于2010年莫斯科地铁爆炸案的重现,也传唤了苏联大清洗的记忆,三代人关于个人自由的梦想与痛苦,最后被一幅无脸的总统肖像所吞噬。
评分《审判》约瑟夫•K
评分冲着猎奇的名字读的,但其实是一部很严肃的小说,既荒诞又现实。前半部分读起来很吃力,觉得作者有些“炫技”,为了彰显才华和功底做了太多无用功。后半部分故事性变强,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那部分很出彩,昏迷时与祖父的对话更是温暖得直戳我心窝。结局挺好猜的,主人公是我的英雄。
评分翻译得挺糟 看不下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