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特手记(图文本)》主要内容简介:“他们了解他的什么呢?他现在真的很难去爱;他觉得唯有上帝具有爱他的能力、然而,上帝还不想爱他。”《马尔特手记(图文本)》是一本自传体小说,是里尔克唯一的长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出生在沒落贵族家庭、性情孤僻敏感的丹麦青年诗人的回忆与自白,全书由七十一个看似毫无联系的片段构成,但都体现了作者终生关注的主题:孤独、恐惧、死亡、爱、上帝等,被誉为存在主义的先驱作品。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1875—1926)出生于布拉格。少年时期五年的军校生活使他的肉体和精神都备受摧残。他具有女性的气质,极度敏感、柔弱,狂热而忧郁。诗人二十岁离开故乡,从此开始一生的流浪、沉思和写作。早期的诗主要抒发个人的感受,纤巧华丽。中期则以“客观的描述”为艺术原则,偏重于写实的“物诗”在语言风格上已自成一体。《杜伊诺哀歌》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这两部晚期代表作,是里尔克一生的经验和思辨的结晶,诗人从此对此在作出了独特而深刻的阐释,同时带给人一种悲剧韵味的美感。
游吟诗人是欧洲一个古老的职业,其浪漫神秘的形象频繁地见诸欧洲的文艺作品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威尔第的歌剧《游吟诗人》。曾几何时,这一特殊的人群游走于列国之间,演唱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歌曲,表演民间史诗,在他们赞美着爱情,讽谕世象百态,让人们亦悲亦喜的同时,其实也是...
评分里尔克,一位真正的“纯粹的诗人”,在本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他在孤独,隐痛,生命与哲思中的穿行。当然,还有往昔。 《马尔特手记》与其说是一部长篇小说,不如说是一部散文集——诗性的文字,极其敏锐的触觉(敏锐得令人恐惧,一种病态的细致把读者拽进了里尔克的感觉之旅中,欲...
评分我一直觉得翻译诗歌是费力不讨好的活计,现在来看这小说(或者手记)的汉译更是如此。 不懂德语,也不可能看原著或者英译。 那么,我不推荐这本从英译再转译的书。 80页以后或许有精彩之处,但我木有能力继续下去。毫无共鸣或者美感。 我不大认同这是小说,这更像一本素材手册...
评分那踏着巴黎薄雾中荒唐的景色,那满是针头的房间,那满脸冷笑的陌生人,那个佝偻病态的文明人,那一句“我人生的每一条航向都标记在了错误的地方”,都像是一道道疤痕让这本书显得瘦骨嶙峋、饱经沧桑。不管别人是怎么解读最后的离家者的故事,我一直觉得那是为了自由痛苦的挣扎...
评分但凡我钟爱的男作家,都有着一颗柔软的最懂女人的心。可能是我比较狭隘,但当君看完这段话之后,便知引得多少英雌竞折腰:“命运总是喜欢发明一些模式和规划。命运的困难在于它自身的复杂多变。而生活的艰难却是由于生活本身的简单。构成生活的事物寥寥无几,但它们的宏...
这种完全打乱每一句与每一段的写法看着比较吃力。存在主义的先驱,有点抽象。
评分在你层层的眼睑下
评分我们已经抛弃了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因为我们有太多其他事情需要去处理。我们总是忙忙碌碌,却根本无法安安全全把最宝贵的东西留在身边。所以,不知不觉时光已流逝而去,我们也习惯了那些无聊琐事。我们再也认不出那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事物,并且为之震慑。
评分我曾经祈求过我的童年, 它真的重新回来了; 我感觉到, 它还像从前一样令我为难, 即便一天天长大, 也无济于事
评分我曾经祈求过我的童年, 它真的重新回来了; 我感觉到, 它还像从前一样令我为难, 即便一天天长大, 也无济于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