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198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道洛什•久尔吉(Dalos György):匈牙利著名作家,历史学家。1943年出生于布达佩斯一个犹太家庭,60年代赴莫斯科研读历史,1968年因“毛派分子案”被禁止发表作品长达19年,70年代参加匈牙利民主化运动,80年代以后在不来梅、维也纳和柏林等地从事文化、新闻与出版工作,现任柏林匈牙利文化研究所所长,居住于柏林。

由于其独特阅历,写作主题几乎都聚焦于冷战时期的东欧社会,特别是东欧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代表作是《1985》和《来自未来的客人:安娜•阿赫玛托娃和以赛亚•伯林》。小说《1985》写于1981年,1982年在西柏林出版,引起轰动,随后出版的英法美日各版本反响巨大,1990年才在匈牙利正式出版。

曾获得多项大奖,如2000年的匈牙利共和国总统金奖,2006年匈牙利共和国十字勋章。2010年荣获莱比锡书展奖,被表彰为“最能代表欧洲精神历史的中欧人”。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匈牙利] 道洛什·久尔吉
出品人:
页数:172
译者:余泽民
出版时间:2012-1
价格:2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0112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小说 
  • 反乌托邦 
  • 极权主义 
  • 匈牙利 
  • 道洛什·久尔吉 
  • 外国文学 
  • 1985 
  • 匈牙利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老大哥死了,世界会怎样?

反乌托邦经典《1984》续作,奥威尔精神最佳继承!

如果说,多一个人读《1984》,自由就多了一份保障;

那么《1985》则是在说:自由的脆弱。

————————————————————————————

1985年1月,老大哥不治身亡。

《1984》的世界松动了。

上层最先酝酿变革,秘密警察奥勃良创办 《时代》文艺副刊,邀请被他折磨拷打过的温斯顿•史密斯担任主编,一切都在朝着看似乐观的方向发展,然而意想不到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们……

这就是《1985》,我们的时代,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本书是匈牙利著名作家、历史学家道洛什•久尔吉的代表作,写于1981年,但直到1990年匈牙利体制改革之后才在国内出版,1982年西德出版时非常轰动,随后在日本、丹麦、瑞典、美国、英国、法国、土耳其等国出版,反响巨大,可说是东欧剧变最早最准确的预言之声。因为先有《1985》的存在,村上春树将向奥威尔致敬的小说命名为《1Q84》。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当道洛什久尔吉决定续写1984时,不知是否已经做好了挨板砖的准备。撇开他的叙述文本不谈,1984作为反极权主义的小说力作,已被世界各地的读者接受与认可,1985要想承续1984之后的世界图景,可以说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的挑战。也就是说,写好了,读者会说那是有1984珠玉在前,而写...  

评分

最近一本号称是《1984》续集的《1985》异常的火爆,书未出版,宣传的文章在报刊上网络上就随处可见了,在网上书店也开始了预订。《1984》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对于奥威尔对于历史的洞悉能力以及对于极权主义的深刻认识,我一直是佩服有加。我私下觉得,关于极权主义的著作,...

评分

最近一本号称是《1984》续集的《1985》异常的火爆,书未出版,宣传的文章在报刊上网络上就随处可见了,在网上书店也开始了预订。《1984》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对于奥威尔对于历史的洞悉能力以及对于极权主义的深刻认识,我一直是佩服有加。我私下觉得,关于极权主义的著作,...

评分

如果说《1984》是奥威尔天才的预言,那么《1985》可以说既是预言也是历史。说它是历史,是因为作者有着很深的中国情结,本书又写于1981年,不得不让我们浮想联翩,尤其是看到老大姐的出现更是让我忍俊不禁。说它是预言,因为仅仅10年之后,苏联和包括作者母国在内的东欧社会主...  

评分

1984年底,就在温斯顿·史密斯刚刚“赢得了跟自己的战争”时,大洋国却在与欧亚国的空战中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虽然官方公告从未承认加那利岛上空的失利,但是这次战争——大洋国的公民此时根本不知道战争的结果——却影响了绝对领袖老大哥的健康,国家医疗特别委员会的250名专家...  

用户评价

评分

相较奥威尔的《1984》,道洛什·久尔吉的《1985》更像是极权崩塌后的一场闹剧。写于1981年的《1985》,在预见性上居然不输写于1948年的《1984》:后者预言了极权,而前者预言了极权的崩塌(或者如译者所说,“他(道洛什·久尔吉)吃透了极权的逻辑。”未来历史的走向如何呢?20150427

评分

相较奥威尔的《1984》,道洛什·久尔吉的《1985》更像是极权崩塌后的一场闹剧。写于1981年的《1985》,在预见性上居然不输写于1948年的《1984》:后者预言了极权,而前者预言了极权的崩塌(或者如译者所说,“他(道洛什·久尔吉)吃透了极权的逻辑。”未来历史的走向如何呢?20150427

评分

续貂。想当然。没有“人”。

评分

读着读着恍惚觉得这是中国1976到1989年春夏之交的某种投射性写照。要知道这可是1981年写成的!为什么豆瓣评分不高呢?

评分

如果有人说这本书破坏了1984的精髓,那只能说他没有读懂1984的深意,这本书很好的继承了1984对现实和人性的绝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