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

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德] 伊曼努尔·康德
出品人:
页数:221
译者:李秋零
出版时间:2012-7
价格:2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86837
丛书系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
图书标签:
  • 哲学
  • 康德
  • 宗教
  • 西方哲学
  • 神学
  • 德国
  • 经典书
  • 社科人文历史
  • 宗教哲学
  • 康德
  • 理性限度
  • 道德
  • 信仰
  • 批判
  • 形而上学
  • 伦理学
  • 启蒙
  • 实践理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部重要著作,可以说是康德三大批判理论的进一步扩展,从理性限度的角度探讨了人类生活中重要的宗教现象。

作者简介

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思想分为“前批判时期”与“批判时期”。在前批判时期,以自然科学的研究为主,并进行哲学探究。在批判时期,“批判”地研究人的认识能力及其范围与限度。主要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等。

目录信息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篇 论恶的原则与善的原则的共居或论人性中的根本恶
第一章 论人的本性中向善的原初禀赋
第二章 论人的本性中趋恶的倾向
第三章 人天生是恶的
第四章 论人的本性中恶的起源
总的附释:论重建向善的原初禀赋的力量
第二篇 论善的原则与恶的原则围绕对人类的统治权所进行的斗争
第一章 论善的原则关于对人的统治权的律法要求
一、善的原则的拟人化了的理念
二、这一理念的客观实在性
三、这一理念的实在性方面的困难及其解决
第二章 论恶的原则在对人类的统治权上的律法要求和两种原则彼此之间的斗争
总的附释
第三篇 善的原则对恶的原则的胜利与上帝的国在地上的建立
第一章 关于善的原则在尘世建立上帝的国时取得胜利的哲学观念
一、论伦理的自然状态
二、人应该走出伦理的自然状态,以便成为伦理共同体的一个成员
三、一个伦理共同体的概念是关于遵循伦理法则的上帝子民的概念
四、一种上帝子民的理念只能(由人主持而)以一个教会的形式来实行
五、每一个教会的宪章都是从一种历史性的(启示)信仰出发的,这种信仰可以称之为教会信仰,它最好是建立在一部《圣经》的基础之上
六、教会信仰以纯粹的宗教信仰为最高的诠释者
七、教会信仰逐渐地过渡到纯粹的宗教信仰的独自统治,就是接近上帝的国
第二章 关于在地上逐步建立善的原则的统治的历史观念
总的附释
第四篇 论善的原则统治下的事奉和伪事奉,或论宗教与教权制
第一章 论在一般的宗教中事奉上帝
一、作为自然宗教的基督教
二、作为博学的宗教的基督教
第二章 论在一种规章性的宗教中对上帝的伪事奉
一、论宗教妄想的普遍主观根据
二、与宗教妄想相对立的宗教的道德原则
三、论对善的原则的伪事奉中作为一种管理制度的教权制
四、宗教事务中良知的引导
总的附释
附录:康德有关《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的书信
致比斯特尔
致神学院
致司徒林
致国王威廉二世(草稿)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按语:《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Religion within the bounds of bare reason,1793)》这书名似乎暗示理性之外仍然有物存在:启示,抑或历史性的宗教经验?不。康德认为信仰的核心是道德和实践理性,但凡启示和历史经验能触及的东西,理性也必然能够触及(理性优先于历史)。...  

评分

把每一个事件追溯到最本源的动机,把逻辑拆开。乍一看很困难,其实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要经历,要耐心,要时间,要觉悟,要反复。康德不容易。

评分

【按语:《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Religion within the bounds of bare reason,1793)》这书名似乎暗示理性之外仍然有物存在:启示,抑或历史性的宗教经验?不。康德认为信仰的核心是道德和实践理性,但凡启示和历史经验能触及的东西,理性也必然能够触及(理性优先于历史)。...  

评分

把每一个事件追溯到最本源的动机,把逻辑拆开。乍一看很困难,其实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要经历,要耐心,要时间,要觉悟,要反复。康德不容易。

评分

【按语:《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Religion within the bounds of bare reason,1793)》这书名似乎暗示理性之外仍然有物存在:启示,抑或历史性的宗教经验?不。康德认为信仰的核心是道德和实践理性,但凡启示和历史经验能触及的东西,理性也必然能够触及(理性优先于历史)。...  

用户评价

评分

康德把倾向(propensio)理解为一种偏好(经常性的欲望[concupiscentia])的可能性的主观根据,这是就偏好对于一般人性完全是偶然的而言的。倾向虽然是与生俱有的,但却不可以被想象为与生俱有的(善的倾向是赢来的;恶的倾向是招致的。) 对于纳入人自身的标准,不仅要求有符合法则的行为,更要要求有出自法则的行为。这种进一步引入准则的偏好,其原因是人具有的自由的因果性,因此谈为善为恶是可能的。 并且,由于恶与善同时为人的自然偏好所具有,做出如何选择进一步证明了道德意志的力量,对于善的一再选择的坚守以及对于恶的抵制,都为重复德性带来了机会。

评分

康德批判经验不完美,要建立一个超完美的经验,他称为先验,康德批判理性不够完美,于是造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纯粹理性,康德认为亚氏的实体不完美,于是造了一个不可知的完美的实体就物自体,这些绝对完美的构造物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不现实的妄想 康德本末倒置了,康德的要求是颠倒过来,假如先有道德,然后才有宗教,问题来了,人假如有了道德,还需要宗教干嘛?就是因为人没有道德才需要宗教

评分

后面的没读。但是前面的已经讲明了康德的道德观、以及从道德必然到宗教的过程。在我看来,康德之所以很多写的都是左右摇摆,在于他是站在以往的所有的道德观之上在谈论,他在反驳以往的道德观。但是,难道说,这样康德的道德观不是会不一贯么?不,只是在旁人看来,有些弱而已。但是,我认为康德之于道德界,就像鲁迅的呐喊之于中国,都是星星之火,但是却总是希望,而这份希望之所以成真,就在于人类的实践。我始终相信。

评分

想到梅洛胖帝就放弃了模仿学霸刷书的念头 慢慢来

评分

决一死战吧4000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