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部重要著作,可以说是康德三大批判理论的进一步扩展,从理性限度的角度探讨了人类生活中重要的宗教现象。
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思想分为“前批判时期”与“批判时期”。在前批判时期,以自然科学的研究为主,并进行哲学探究。在批判时期,“批判”地研究人的认识能力及其范围与限度。主要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等。
把每一个事件追溯到最本源的动机,把逻辑拆开。乍一看很困难,其实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要经历,要耐心,要时间,要觉悟,要反复。康德不容易。
评分单单只看这部作品,会觉得康德老人家的论证思路怎么这么奇怪而牵强,比如谈到人性天生是根本恶(即混杂了道德律令以外的其他动机,如自利),但这种根本恶又一定是人自由选择的,因而自己需要为这种根本恶负责;又进一步谈到在这种根本恶的土壤上,人怎么有可能成为全善?看起...
评分单单只看这部作品,会觉得康德老人家的论证思路怎么这么奇怪而牵强,比如谈到人性天生是根本恶(即混杂了道德律令以外的其他动机,如自利),但这种根本恶又一定是人自由选择的,因而自己需要为这种根本恶负责;又进一步谈到在这种根本恶的土壤上,人怎么有可能成为全善?看起...
评分在康德那里,宗教不是源于对上帝的探寻,而是因为人性。 人性在他那里是不同于单纯的善恶两面划分,而是认为人性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与动物一样自我保存;第二层是与他人比较中得来。第三层才是最值得重视的,即对道德的敬重情感。也就是善才是根本的。 这种探讨只是为了说明人...
评分把每一个事件追溯到最本源的动机,把逻辑拆开。乍一看很困难,其实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要经历,要耐心,要时间,要觉悟,要反复。康德不容易。
康德的宗教哲学,回答我可以期望什么的问题。正确的道路是从德性前进到蒙恩。儒学研究如果要借鉴康德,不能忽视康德的宗教哲学。
评分看导言就可以了。实际内容真的很晦涩。
评分康德批判经验不完美,要建立一个超完美的经验,他称为先验,康德批判理性不够完美,于是造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纯粹理性,康德认为亚氏的实体不完美,于是造了一个不可知的完美的实体就物自体,这些绝对完美的构造物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不现实的妄想 康德本末倒置了,康德的要求是颠倒过来,假如先有道德,然后才有宗教,问题来了,人假如有了道德,还需要宗教干嘛?就是因为人没有道德才需要宗教
评分原罪学说已表明,真正的恶是人的Gesinnung 的败坏,只有通过Willkür做出的选择,才具有道德价值。由于自身是恶的原因,因此救赎的唯一方法就是自己以善的生活方式让上帝喜悦,不在于任何教会信仰的伪事奉,一切都是自由的问题!
评分康德把倾向(propensio)理解为一种偏好(经常性的欲望[concupiscentia])的可能性的主观根据,这是就偏好对于一般人性完全是偶然的而言的。倾向虽然是与生俱有的,但却不可以被想象为与生俱有的(善的倾向是赢来的;恶的倾向是招致的。) 对于纳入人自身的标准,不仅要求有符合法则的行为,更要要求有出自法则的行为。这种进一步引入准则的偏好,其原因是人具有的自由的因果性,因此谈为善为恶是可能的。 并且,由于恶与善同时为人的自然偏好所具有,做出如何选择进一步证明了道德意志的力量,对于善的一再选择的坚守以及对于恶的抵制,都为重复德性带来了机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