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敘事的體裁研究

日常敘事的體裁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作者:[日]西村真誌葉
出品人:
頁數:305
译者:
出版時間:2011-9
價格:44.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6101254
叢書系列:中國社會科學院民俗學研究書係
圖書標籤:
  • 民俗學
  • 人類學
  • 社會學
  • 敘事
  • 敘事與體裁
  • 西村真誌葉
  • 研究方法
  • 維特根斯坦
  • 敘事學
  • 日常敘事
  • 體裁研究
  • 文學研究
  • 敘事分析
  • 文化研究
  • 社會文化
  • 文本分析
  • 現代文學
  • 中國當代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日常敘事的體裁研究(以京西燕傢颱村的拉傢為個案)》作者西村真誌葉將“體裁”理解為一種地方性、生活性和實踐性的敘事分類“概念”。作者思考的問題是:在學術研究中如何實現研究者主體與被研究者(對象)主體之問的有效對話,如何在學術研究中“讓”被研究對象自己的主體性得到“如其本然”的呈現。由此,《日常敘事的體裁研究(以京西燕傢颱村的拉傢為個案)》得齣的若乾結論可歸結為一個基本判斷:從生活的層麵看,燕傢颱村的“拉傢”作為日常敘事的“體裁”概念在本質上是民眾對正在自我實踐著的、自由的生活形式的“命名的努力”。民眾絕非喪失(價值)判斷力的社會成員,他們正在毫無障礙地處理日常瑣事,以自然的生活方式親自構成和維持日常(道德)的社會秩序。作者還探討瞭“體裁研究”本身同樣作為“生活形式”的基本屬性,討論瞭民間文學—民俗學學術理論和研究方法的新的可能性,為民間文學一民俗學重塑自身基本理念及其實踐方式的學術轉型進行瞭有益的探索和示範。

西村真誌葉所著的《日常敘事的體裁研究(以京西燕傢颱村的拉傢為個案)》將京西——北京市門頭溝區清水鎮燕傢颱村的日常敘事“拉傢”作為個案,從日常生活的層麵,分析地方體裁在特定地域中的理解、實踐以及運作過程。按照張紫晨的學科構思,本書屬於民間文藝學原理的一支——體裁學的研究範疇。但本書的最終目的,不是對地方體裁的分析,也不是為體裁學添加新的個案,而是解構與重構傳統的體裁學。換言之,本書通過一種被現有知識體係拋棄的地方體裁,在反思傳統體裁學的同時,努力走嚮新的體裁研究。

著者簡介

西村真誌葉,1977年生,日本國鳥取縣米子市人,中國民俗學會會員,日本民俗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會員。1996年始,先後在青島大學醫學部、文學部學習,2001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所,2007年或得法學博士學位,隨後在北京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兼任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所講師。2008年結束研究工作迴到日本。研究成就主要集中在民俗學理論、民間文學體裁學、故事學諸領域。

圖書目錄

總序
目錄
緒論
一 對體裁批評的再批評
(一)我們還需要體裁嗎?
(二)關於體裁的三種批評
二 寫作目的與研究對象
(一)寫作目的
(二)研究對象
三 理論與研究方法
(一)常人方法論
(二)會話分析
四 資料說明
(一)文獻資料
(二)聲音資料
五 主要術語簡釋
(一)拉傢(Lǎjia)
(二)日常敘事
(三)體裁(Genre)
(四)其他術語
第一章 從體裁學到體裁研究
一 體裁學的研究概況與問題的提齣
(一)體裁概念的經驗性理解
(二)體裁係統的確立與失效
(三)走嚮兩極的體裁特徵研究
二 體裁研究的研究模式與努力方嚮
(一)從體裁學到體裁研究
(二)體裁研究的四種研究模式
(三)體裁研究的努力方嚮
小結
第二章 迴到田野——燕傢颱人的生活世界
一 燕傢颱的空間框架
(一)位於“山裏頭”的燕傢颱
(二)“山裏頭”與“山外頭”的區分
(三)村內與村外的區分
(四)燕傢颱人與外界之間的接觸
二 作為“鄉土”的燕傢颱
(一)傳說中的燕傢颱
(二)個人經曆中的燕傢颱
三 燕傢颱人的生活現場
(一)“現在這候兒”的燕傢颱
(二)燕傢颱人的山裏生活
小結
第三章 體裁概念的共同理解及其位相——燕傢颱人眼中的拉傢
一 燕傢颱人的拉傢概念
(一)基本分析工具的導入——非拉傢
(二)拉傢的概念外延
(三)拉傢的概念內涵
二 拉傢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位相
(一)拉傢場地在燕傢颱的布局
(二)拉傢在日常節奏中的安排
(三)拉傢群體與成員類型
小結
第四章 體裁的實踐——拉傢的開始·展開·結束
一 拉傢的開始
(一)相遇
(二)"打招呼"
(三)拉傢的空間及其操作
二 拉傢的展開
(一)話語角色與話輪替換
(二)話題的組織方式
三 拉傢的結束
(一)可結束標誌及其運作
(二)拉傢的結束環節
小結
第五章 互動中的體裁——拉傢與非拉傢“調查”
一 體裁的距離:燕傢颱人與“公安局”的“調查”
(一)非拉傢的標誌化
(二)體裁概念的習得與生成
(三)從“調查”到拉傢
(四)體裁的距離
二 體裁的界限:燕傢颱人與“電視颱”的“調查”
(一)“被調查者”的篩選
(二)不被允許的拉傢
(三)秩序的分裂
(四)體裁之間的界限
三 體裁的區分:燕傢颱人與“搞民俗的”的“調查”
(一)角色的模糊化
(二)對知識結構差異的隱藏與暴露
(三)“哥兒們”
(四)從“調查”到拉傢
(五)體裁的區分依據與日常話語秩序
小結
結語
一 體裁研究是什麼
二 “民間社會”的重新定位
三 對體裁的再認識
四 從科學概念到日常概念
五 迴顧與展望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資料一覽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民俗學本位,大量運用常人方法學、話語分析、戈夫曼、維特根斯坦,所以…很好很細緻,是口述研究具體操作範本,但要看如何探討權力、曆史、記憶問題就會無所收獲

评分

這本博士論文對民間文學進行理論的轉嚮,注重“體裁”概念的日常使用,試圖以此展現一種完整、鮮活的民眾日常生活世界。這種努力著實費心,專列一節提及“科學概念”與“日常概念”的關係,再次迴到一個學科討論的基點:”民“的相關問題【民的話語、民的內質、民的時間性、民的存在形式、民與學者之互動等】。倘若不理解作者為何強調這種區分,就無法理解“拉傢”與聊天、拉傢常有何區彆。雖然這種劃分和融閤對於討論的展開上存有必要,然而學者之田野與“民”的當下生活之間的這種厘清中,何嘗又真正做到瞭一種還原與重置呢,畢竟彼此之間的知識可以分類,但仍然在宏觀和更高層麵上是“知識共同體”。隻是,體裁的核心問題還在於類型化與命名二者。另外,可參讀方慧容的《“無事件境”與生活世界的“真實”》。

评分

民俗學本位,大量運用常人方法學、話語分析、戈夫曼、維特根斯坦,所以…很好很細緻,是口述研究具體操作範本,但要看如何探討權力、曆史、記憶問題就會無所收獲

评分

語境論文中老師大贊,遂買。考研時看瞭好多本民間文學概論,一讀此書緒論部分就發現原來體裁也是不斷被建構的。

评分

首先,不得不佩服作者作為日本人,其中文造詣之深。她以常人方法論來俯瞰體裁,試圖搭建一條從科學概念到日常概念的通道,為民俗研究吹進一陣新風。特彆是有關“調查”的一段很是有趣,值得一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