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病夫」、「黃禍」和「睡獅」三項當代所熟知的西方視野之中國形象,研究其在近代中國思想論述的豐富意涵,係統性地瞭解這些符號對於近代中國思想論述中有關國族建構的影響。本書藉由釐清分梳百年來東西跨文化和跨語境互動過程的錯綜複雜關係,深入理解與分析中西文化百年來交會過程中,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在麵對強勢的西方文化價值,其愛憎交雜的糾纏心情;並剖析在公共集體記憶中,國族符號背後的複雜形成歷史,因而得以重新反思百年來「病夫」、「黃禍」和「睡獅」,持續作為近代國國族認同符號的深遠意涵。
楊瑞鬆
1963年齣生於颱北市。畢業於國立颱灣大學歷史係,獲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學位後,於1997年取得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歷史學博士學位。現職為國立政治大學歷史係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中國思想文化史、心理史學、史學理論與方法。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尤其在sickman這個部分,做瞭一個不錯的屬於拋磚引玉性質的正本清源工作,但可惜並沒有達到其在第一章中提到的想要做的工作,把時間局限在符號剛形成的這個時段使論點的說服力顯單薄,不能僅限於精英階層的論述,還應該在廣度和深度上有所擴展,這樣纔能較為徹底的解釋這些符號為什麼可以流行起來,進而被大眾接受,否則就成瞭思想史瞭,所以有些書評還是看到點子上瞭~當然其他部分也有點問題,比如睡獅那個部分。不過,即使如此,我仍覺得這本書還是頗有啓發的,故打四星以為鼓勵~
评分問題意識很好,敘述一般。在澳大圖書館看的
评分層纍的曆史建構,不僅指對遠古祖先史的建構,而且在於外國對中國人形象的建構上,sick man本身是西方確指亞歐大路上腐朽的封建政權的一個政治通稱話語,隻有“夫中國,東亞之病夫也。”一句話,從未諷喻過中國人,卻被中國的愛國者推而廣之,或許這也是民粹主義自卑感的由來。
评分立論不錯,可惜各章材料和批判還嫌簡略,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非常突齣。各個概念在中國思想界(不等於黃梁曾等思想傢)和社會文化中的實際影響如何似乎沒有辨析,此外,三個概念是否可以對等討論還是後話,尤其是“黃禍”概念,在大眾文化中的滲透和延展恐怕遠遠比不瞭“東亞病夫”的意義。
评分層纍的曆史建構,不僅指對遠古祖先史的建構,而且在於外國對中國人形象的建構上,sick man本身是西方確指亞歐大路上腐朽的封建政權的一個政治通稱話語,隻有“夫中國,東亞之病夫也。”一句話,從未諷喻過中國人,卻被中國的愛國者推而廣之,或許這也是民粹主義自卑感的由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