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札记》从音乐家出发,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帕莱斯特里那,到古典主义时期的巴赫、亨德尔,到浪漫主义时期的莫扎特、贝多芬,一直延续到浪漫主义的尾声,到20世纪50年代新大陆的美国音乐。
肖复兴,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有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早恋》、《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回旋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近著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浪漫的丧失》、《纸的生命》、《遥远的含蓄》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语文课本。
乐评是给谁看的?我觉得出发点是给自己看的。这本书就是一本很自我的乐评,文字朴实自然,娓娓道来。音乐、人生、情感都交织在这本书里,说明肖复兴是个真正爱音乐、爱生活的人。
评分这可是豆瓣推荐给我的,看了很喜欢,跳着读完了,还是喜欢卷一,对古典音乐的分析诠释,很有些意思,多少年前看过辛丰年说音乐,也是因为喜欢古典派,很久没有听过带词的音乐了,连开车都喜欢寂静无声!喜欢所以乱听了些CD,家里的CD也都是自己喜欢的,但与这二位比起来那是太...
评分我的评价是三星还行。作者写音乐主要是写自己的感受出发。但是感受更多是建立在自己的情感想象,而不是相当多的资料上,有种自说自话的感觉。比如对勃拉姆斯和贝多芬的两篇,感觉掌握资料较少。对音乐家也有自己的褒贬。但是评价的方式大多是非黑即白的,而且由于离音乐家较远...
评分这种主要用听觉来感受的艺术是很难具像的 不过老肖写得不错 本书适合对古典音乐感兴趣的人阅读 了解一些背景 引导深入的念想
评分作为对音乐的入门兴趣书还行,但有下列几点不予苟同: 一、图片:图片数量版面占书的将近三分之一,有些音乐人或无关的图片占据书的一页,有些看了太多的音乐人和唱片的图片是否可以放小些,多些音评呢?比如写老狼的,有一张题为“沧桑的照片,背景是长城”,有...
2018.8.8阅毕 边看书边搜音乐听着曲子再读文字 作者说是写给孩子看的科普 孩子看不看得下去 我表示怀疑
评分2018.8.8阅毕 边看书边搜音乐听着曲子再读文字 作者说是写给孩子看的科普 孩子看不看得下去 我表示怀疑
评分7岁时就读肖复兴的小说,37岁再读时,仍是喜欢。
评分7岁时就读肖复兴的小说,37岁再读时,仍是喜欢。
评分作为一个偏爱莫扎特的乐迷,看到莫扎特被塞进半篇文章,而且强行与贝多芬比较,不爽。有可比性吗,嗯?把歌剧往哪搁?另外,这本书一以贯之的理念,是强调器乐与人声平起平坐,抵制中世纪的偏见,但未免矫枉过正,忽略了同样经典的人声作品,比如歌剧、合唱曲。用文字描述音乐实在太苍白,读这本书主要是欣赏中文表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