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园之门

伊甸园之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美] Morris Dickstein
出品人:
页数:290
译者:方晓光
出版时间:1985-8
价格:2.10元
装帧:unknown
isbn号码:9787810461252
丛书系列:美国文学史论译丛
图书标签:
  • 美国
  • 文化
  • 文化研究
  • 美国文化
  • 伊甸园之门
  • 社会学
  • 历史
  • 嬉皮士
  • 寓言
  • 神话
  • 幻想
  • 冒险
  • 成长
  • 人性
  • 救赎
  • 探索
  • 生态
  • 希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详细讲述了在六十年代的美国历史上发生的各种重大的文化变革及这些变革所产生的影响。

作者简介

莫里斯·迪克斯坦 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耶鲁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纽约城市大学女王学院和研究生院英语教授。著作还有《双重间谍:批评家与社会》、《车行道上的镜子:文学与真实世界》等。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之前没有想到《伊甸园之门》会再版,或者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因为这是一直在梦寐以求的一本书,仿佛不阅读这本书,之前对摇滚乐的了解就没有说服力,尽管这不是一本专门介绍美国摇滚乐的书,却比那些后来人编纂的“圣经”或者“指南”都到位,因为许多早期乐评人的所谓论述,也...  

评分

莫里斯·迪克斯坦把1974年1月,鲍勃·迪伦在麦迪逊花园广场的音乐会,看作是60年代结束的标志。他写道:“音乐会接近尾声时,全场到处亮起了火柴和打火机——每个人都为自己的不朽点燃了一支蜡烛——随着迪伦演唱《宛如滚石》,彬彬有礼的人群怀着同代人团结一心的激情向前涌去...  

评分

好吧,我开门见山的跟你说,伙计,为什么一直到如今我们仍然对六十年代念念不忘?只是因为那些永远抽不完的大麻么?不不,你也许不明白那个时代所代表的意义,不光是对现代化美国来说,对从那往后任何时代的青年来说,都是一个标杆。那些对于公共社会最强有力实施着保护的一系...  

评分

好吧,我开门见山的跟你说,伙计,为什么一直到如今我们仍然对六十年代念念不忘?只是因为那些永远抽不完的大麻么?不不,你也许不明白那个时代所代表的意义,不光是对现代化美国来说,对从那往后任何时代的青年来说,都是一个标杆。那些对于公共社会最强有力实施着保护的一系...  

评分

上世纪六十年代,共产主义风起云涌,席卷全球;铁幕落下,火箭升空;二战的创伤逐渐退去,越战的伤痛再度来袭,而冷战的阴云却经久不散。在美国,年轻的总统带来充斥着怀疑的希望。这是叛逆和摇滚的时代。 而我,不过是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时代,催生了Star Trek的乌托邦而...  

用户评价

评分

大一暑假买的书,跟三联。记得特清楚

评分

鲍勃迪伦辅修课必备课件1

评分

这本书讲述了60年代的美国文化。那时候,各种思潮和艺术流派纷纷涌现,很多禁忌被打破。到了70年代,物质丰富了,人们开始沉溺于物质当中。今天的我们,可能更多地被物质裹挟了。每个人在物质上的追求,本质上,是在满足自己精神上的追求。只不过物质带来的满足感都很短暂。即使像房子这样的大件,给人带来的满足感都非常短暂。我的一位朋友漂泊多年,在北京买房后发现,房子给他带来的兴奋感不过就维持了半个月时间。我想起,60年代有一位社会学家问过一个问题:“现在的物质生活非常丰裕,为什么年轻人什么都有了,反而却不高兴呢?”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现代病,物质上丰裕了,却让人更不容易快乐,因为我们的情感也变得更加多样,没有那么容易被满足。反而是物质越匮乏,越容易感到满足。这就是为什么物质越丰富, 大众越追求断舍离。

评分

六十年代美国文化入门,总觉得今天的中国很像当时的美国~

评分

看多了也觉得 跟60年代相关的东西 也就是大同小异的解读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