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答问》用答问的方式,回答了佛教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答问之间,就佛教的教义、历史、现状作出了客观的阐述。对佛教的创立及创始人、佛法的基本内容、佛教典籍的形成、僧团和戒律等基本内容,尤其是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人间佛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以及佛教对申国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做了精辟的分析。
前言:出于对华夏建筑的热爱,经常拜访各寺。去得多了,似乎知佛。直到无聊起意,翻看起年前灵隐寺印赠的《佛教常识问答》一书,才恍然大悟。原来,佛根本不是各路小说文章、电视传闻里造就的样子。不免好奇,佛究竟是什么? 佛教的基本内容: 谛,翻译自梵语「saccani」,意...
评分 评分 评分钱穆先生曾在《人生十论》中谈及,佛教、基督教等宗教都承认“人生本质,乃一段痛苦的过程”;乔布斯在被苹果解雇时,也来到印度“修禅”,重新理解看世界的方式;禅宗作为中国大乘佛教的宗派,在国内发展了上百年。 这些因素激发了我对佛教的求知欲,而从杭州灵隐寺“...
评分是一本了解基础知识,入门的好书。但没有一字一句的逐一看完,因为例如书中那些关于佛教的起源和各种门派的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我就大致的看了看,因为太多相似而又冗长的人名和地名,比较枯燥。所以索性就不细看了。刨除这些,书中还讲到了很多我们平时有所误解的关于佛教的...
写得好,答疑解惑,深入浅出,赵朴初传法有功。
评分看完我还是不大懂佛教。赵朴老介绍佛教的理想规则和实际差距较大。另外,五代时布袋和尚这个人的事迹颇有意思。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对佛教产生新的好奇心的好书。采用问答的方式,篇幅也不长,比较容易入门,说了一些佛教的基本原理。虽然很大一部分还不是能够特别能够理解。有两点印象最深:首先厘清了佛教研究和信佛的区别,比如说我奶奶她是信佛吃斋念佛,但是我并不觉得他是懂其中背后的佛学理念,同样的我对这些有求知欲也不代表我要信佛教。第二,以前对于抛弃红尘出家事情真的不是很能理解,本书的一些哲学层面的观点是我觉得产生这些想法是挺正常的,可能我之后也出家了哈哈。比如说最有感触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有漏皆苦。因祸而造业,因业而有生死苦,就是佛教对苦的缘起的解释。其中关于认识论与实体论等,包括唯物唯心二元论等等相关的哲学观念,我最近正好也在看相关的西方哲学史的书籍,希望自己能够想清楚这些人生的基本问题。
评分法心——慈悲;法要——缘起; 法见——有漏皆苦,缘起性空(诸法无我),世事无常(诸行无常)。 // // // 修行: 三学——戒,定,慧; 六度——戒,定,慧,布施,忍辱,精进; 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五明——因明,内明,声闻明,工巧明,医方明。// // // 平常: 惜福,习劳。
评分我确实没觉得是常识。自身尚需精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