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生,1957年生于镇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后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海德堡大学美术史研究所博士。1985年—1987年任教于中央美院,1987年任教于北京大学至今。
本书为北京大学用为通选课教材,多所高校选作“新生必读 ”,被《新周刊》评为“我们时代的33本青年书目”之一——“一个大学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困惑作出了解答,这样的老师,在今天很稀有了。”
《十九札》是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解答自己的学生提出的关于学习疑问的记录,一共19封。针对的问题集 中于如何遵从科学的规范和办法,完成大学作为理性保证的目标,建构并巩固自己的理性,同时认识并克服科学的局限,成为一个趋向完善的个人。信的写作历时4年,收信或质疑的学生也不固定,数年之间,或已远赴海外求学,或已进入社会工作,大多则至今仍在学校念书。其中很多人最初收信时刚入大学,如今已成为终身愿以学术为业的人。
内容选摘:
社会地位的高低同我的思想程度的高低毫无关系,收入的多寡同我学术工作价值的多寡毫无关系。今天,我踞此教席,我的职守与一个社会上完整的成功者的标准也没有什么关系。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席而去,正是因为我还在这个席位之上,由于大学作为科学的保证的性质,所以你们才收到这样一封信。这封信不是出自于我一时之意见,而是出自大学中的一个职守的理性的要求。(见《大学的意义和性质》一信)
读先贤书,当知先贤都是向道之人,与你是同路,本应事事相析,多所辨驳,才能同道。所以自己的心胸有定见,每读一书,并非吸收他的思想,而是与他交谈,补充和修正自己的见识、自己的思想。初时可能不习惯,或因浅陋,被先哲们罩盖在下,只有追随之心,再无自见之地,此是历代读书人多,得道者稀的心病。切不可有一日自己不思想!切不可有一时随顺他说!开始时,要读得慢,先读一个意思,前思后想,所以精读法不仅是做学问的方法,也是求道的门径。(见《关于思考阅读》一信)
在知识日益爆炸性地增长时,在网络改变了知识的传输方式时,不只是教师,任何人都难于在知识的占有上保持优势,甚至不能驾驭知识。这时,更大的危机发生了,知识正在毁灭人性! 因为人们在知识爆炸中已经丧失了作为人的信心。教师,重新被要求承担责任,他要在巨大的知识之中培养学生自我建树个人知识结构(参见《关于思考阅读》一信),鼓励学生,并帮他树立起信心,在这信息泛滥的茫茫大海上找到一条能够建立自己幸福地度过一生的航道。这就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幸福的灯。(见《关于教师》一信)
偶然翻阅朱青生先生的《十九札》--一个北大教授给学生的信,不得不佩服朱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越的见识,以及对追求真知的一腔热情。同是美院毕业,同为著名大学教授,与陈丹青先生相比,朱先生更是一个学者,而非一个艺术家,因此见地也大大不同。 比如在《关于外语》一文中,...
评分这本书针对大学生关于治学问道方面的疑问做出解答,是一位先生学者对后辈的无私指导,饱含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期盼,在这个意义上,践行着自己的作为大学教师的职守。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对旧版内容进行了一定修改,如《自我检讨》一信中,“一次讲座之后,有位中文系...
评分昨晚一口气读完了《十九札》,最大的感受是:学会使用科学语言,用诚实和认真的态度去学习工作。 诚实和认真,说来容易,要做到,可真难。 或许,最大的障碍,就是虚荣与懒惰之心吧。
评分听到这本书的名字很久了,最近几天才看。最先看朱先生的作品是关于门神的研究,《十九札》中展示了一个作为师者的朱先生的形象。 朱先生在书中所写的内容,如同其中一文中提到的,是中学应该学的。可惜,需要到北大这样的环境才能补课!让人叹息。对于不能亲炙朱先生教诲的学生...
评分偶然翻阅朱青生先生的《十九札》--一个北大教授给学生的信,不得不佩服朱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越的见识,以及对追求真知的一腔热情。同是美院毕业,同为著名大学教授,与陈丹青先生相比,朱先生更是一个学者,而非一个艺术家,因此见地也大大不同。 比如在《关于外语》一文中,...
1.别人在本科阶段就已经完成我可能在研究生阶段也玩不成的,于学识积累非常重要的工作;且早已开始追求真理 2.值得反复研读,于研究生生活大有裨益。
评分内容多是涉及学术规范和方法,对于我这种在本科四年从无涉足学术的学生而言,阅读起来有点“生硬”,同时也少了点“乐趣”。然而文章确实写得好,文笔流畅,洋溢着“书生”气息。从中我感受到了学者的气质,无论是做学术还是为人。
评分扉页有校长亲笔签名
评分现在对方法上的事情少了兴趣,这也是很难再去读书的一个原因。但朱老师的形象在纸上真是活灵活现,受了德国人的理性教育,又有五四时代新式旧文人的影子。那股迂腐劲儿最有趣。应该放进新生材料里人手一份读去。
评分10.24 唯有说相见恨晚,未来得及成为专家就四处发表见解的自己,真是十分可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