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燕京大学 历史 民国教育 教育 知识分子 大学 开卷八分钟 陈远
发表于2025-02-02
消逝的燕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燕京大学在中国近代史上仅仅存在了33年,但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对中国教育和人才培养产生颇为深刻的影响。本书从司徒雷登创建燕京大学开始,讲述了燕京大学的名师风采、著名校友的逸闻趣事、燕大在抗日战争中因身份特殊起到的保护作用以及受到的摧残、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过程、燕大在院系调整后对中国教育界产生的影响等,也追述了许多功绩卓著却受到误解甚至不公正待遇的学者,如傅泾波、吴兴华等。
陈远:历史学者、资深媒体人,现居北京。多年来关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文化生态变迁、知识分子研究等题目,近年来主要从事燕京大学的史料收集以及相关研究,另外则侧重于重新构建民国史体系。文章散见于《温故》、《财经网》、《凤凰周刊》、《随笔》、《南方周末》、《中国周刊》,并数次被《新华文摘》转载,作品被多家选本选录。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被忽略的大师——李宗吾传》、《逝者如斯未尝往》、《道器之辨》、《逝去的大学》(编著)、《斯人不在》(编著)、《现代思想史上的厚黑教主》(台湾)、《负伤的知识人》(台湾)。2008年5月至香港中文大学做短期学术研究。
题材好,但是许多内容都展不开,原因心照不宣。很多事情不好说,让当事人说更加说不出口。一切都消失了,在1949年之后。
评分有时候,“非科班出身”确实是一个想要做大事的人难以克服的硬伤,我以为陈远的例子就是一个典型。此书的结构是东歪西斜型的,明显缺乏学术访问的规范性,而且先看完《燕京大学1919-1952》再读此书有一个后果,那就是前者的许多叙述是直接从后者所承载的访谈材料里照搬过去的,这会对读书的效果起到不良影响。应该感谢陈远趁着老人们还在,紧急抢救他们的记忆的努力,但遗憾的是为什么更专业的科班人士不能更多地担负起这个责任呢?
评分五星的题材、四星的内容、三星的见识、二星的装帧、一星的文笔。陈远还是资深媒体人呢。。。。
评分题材好,但是许多内容都展不开,原因心照不宣。很多事情不好说,让当事人说更加说不出口。一切都消失了,在1949年之后。
评分采访史料的堆积,没有组织好精品的感觉。但是从人物中可以了解点过去
今天一直在看陈远的一本书,叫做《消逝的燕京》,从司徒雷登,王钟翰等人的角度来讲述燕京大学的历史。陈远好像是新华社的记者。他的文章,怎么说呢,还行吧,能读下去,但并不精彩。他主要是将讲述者的话整理出来,但很多精彩的地方都不见了,譬如黄宗江传奇的人生和...
评分这本书比较水,配不上书名。这样的口述书可能是我所知最不好的形式,把还活着的,都访问一遍,短短地写一篇文字,若干人的堆砌在一起,其中充满了重复的介绍性描述,比如不少仍健在的燕京旧人基本都是当年积极参加政治运动的,就会讲很多政治运动的事,索然无味,只有少数的口...
评分这本书比较水,配不上书名。这样的口述书可能是我所知最不好的形式,把还活着的,都访问一遍,短短地写一篇文字,若干人的堆砌在一起,其中充满了重复的介绍性描述,比如不少仍健在的燕京旧人基本都是当年积极参加政治运动的,就会讲很多政治运动的事,索然无味,只有少数的口...
评分这本书比较水,配不上书名。这样的口述书可能是我所知最不好的形式,把还活着的,都访问一遍,短短地写一篇文字,若干人的堆砌在一起,其中充满了重复的介绍性描述,比如不少仍健在的燕京旧人基本都是当年积极参加政治运动的,就会讲很多政治运动的事,索然无味,只有少数的口...
评分这本书比较水,配不上书名。这样的口述书可能是我所知最不好的形式,把还活着的,都访问一遍,短短地写一篇文字,若干人的堆砌在一起,其中充满了重复的介绍性描述,比如不少仍健在的燕京旧人基本都是当年积极参加政治运动的,就会讲很多政治运动的事,索然无味,只有少数的口...
消逝的燕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