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燕京

消逝的燕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重庆出版社
作者:陈远
出品人:
页数:160
译者:
出版时间:2011-4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903738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燕京大学
  • 历史
  • 民国教育
  • 教育
  • 知识分子
  • 大学
  • 开卷八分钟
  • 陈远
  • 北京
  • 燕京
  • 历史
  • 文化
  • 民国
  • 旧时光
  • 回忆
  • 城市变迁
  • 风物志
  • 怀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燕京大学在中国近代史上仅仅存在了33年,但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对中国教育和人才培养产生颇为深刻的影响。本书从司徒雷登创建燕京大学开始,讲述了燕京大学的名师风采、著名校友的逸闻趣事、燕大在抗日战争中因身份特殊起到的保护作用以及受到的摧残、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过程、燕大在院系调整后对中国教育界产生的影响等,也追述了许多功绩卓著却受到误解甚至不公正待遇的学者,如傅泾波、吴兴华等。

作者简介

陈远:历史学者、资深媒体人,现居北京。多年来关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文化生态变迁、知识分子研究等题目,近年来主要从事燕京大学的史料收集以及相关研究,另外则侧重于重新构建民国史体系。文章散见于《温故》、《财经网》、《凤凰周刊》、《随笔》、《南方周末》、《中国周刊》,并数次被《新华文摘》转载,作品被多家选本选录。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被忽略的大师——李宗吾传》、《逝者如斯未尝往》、《道器之辨》、《逝去的大学》(编著)、《斯人不在》(编著)、《现代思想史上的厚黑教主》(台湾)、《负伤的知识人》(台湾)。2008年5月至香港中文大学做短期学术研究。

目录信息

司徒雷登:燕京大学的灵魂
傅泾波:人生知己应如是
黄宗江:没有毕业的恋爱分子
萧 乾:未带地图的旅人
齐思和:燕园第一位哈佛博士
贺宝善:燕园里从不休止的琴弦
丁磐石:见证燕大在成都的岁月
王钟翰:酒瓶里喝出史学家
侯仁之:辟密道送学子赴解放区
张大中:燕大思想改造运动中批判陆志韦是粗暴的
谢道渊:燕京消失的见证人
张芝联:一半是燕京,一半是光华
夏自强:燕园里的政治运动
王世襄:大器晚成的“差等生”
周汝昌:两进两出,燕园留名
吴兴华:天才的命运
翁独健:燕京末代校长的生活旧影
徐苹芳:末代燕京 风流云散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比较水,配不上书名。这样的口述书可能是我所知最不好的形式,把还活着的,都访问一遍,短短地写一篇文字,若干人的堆砌在一起,其中充满了重复的介绍性描述,比如不少仍健在的燕京旧人基本都是当年积极参加政治运动的,就会讲很多政治运动的事,索然无味,只有少数的口...

评分

今天一直在看陈远的一本书,叫做《消逝的燕京》,从司徒雷登,王钟翰等人的角度来讲述燕京大学的历史。陈远好像是新华社的记者。他的文章,怎么说呢,还行吧,能读下去,但并不精彩。他主要是将讲述者的话整理出来,但很多精彩的地方都不见了,譬如黄宗江传奇的人生和...  

评分

为什么仍然要给两颗星呢 因为我不允许任何“燕京系”书籍有低分 但是我认为这是所有燕京系图书里质量最差的一本。 刚开始看到分数的时候还特别好奇分数为什么这么低 看了内容才深以为然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售价了。售价25是公道的 真的只值25不能再多了。 而现在这本的价...  

评分

今天一直在看陈远的一本书,叫做《消逝的燕京》,从司徒雷登,王钟翰等人的角度来讲述燕京大学的历史。陈远好像是新华社的记者。他的文章,怎么说呢,还行吧,能读下去,但并不精彩。他主要是将讲述者的话整理出来,但很多精彩的地方都不见了,譬如黄宗江传奇的人生和...  

评分

为什么仍然要给两颗星呢 因为我不允许任何“燕京系”书籍有低分 但是我认为这是所有燕京系图书里质量最差的一本。 刚开始看到分数的时候还特别好奇分数为什么这么低 看了内容才深以为然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售价了。售价25是公道的 真的只值25不能再多了。 而现在这本的价...  

用户评价

评分

书的意旨和内容值得推荐,但写法和校对还待改进。虽然是流水账似的口述记录,还是能窥见燕京大学的一斑神韵。看看因为教科书中那篇文章,对司徒雷登的误解有多深。

评分

五星的题材、四星的内容、三星的见识、二星的装帧、一星的文笔。陈远还是资深媒体人呢。。。。

评分

燕京已逝,但它作为一所学校的记忆,一群燕京人的记忆,更是一段历史的切面,还是可以读一读。

评分

有时候,“非科班出身”确实是一个想要做大事的人难以克服的硬伤,我以为陈远的例子就是一个典型。此书的结构是东歪西斜型的,明显缺乏学术访问的规范性,而且先看完《燕京大学1919-1952》再读此书有一个后果,那就是前者的许多叙述是直接从后者所承载的访谈材料里照搬过去的,这会对读书的效果起到不良影响。应该感谢陈远趁着老人们还在,紧急抢救他们的记忆的努力,但遗憾的是为什么更专业的科班人士不能更多地担负起这个责任呢?

评分

其实消逝了也好,否者也只是多了一所教育部分校而已。很好的题目,可惜记录的不怎么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