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200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现就职于《生活》与《商业周刊》,也是FT 中文网与《亚洲周刊》的专栏作家,他还是单向街书店的创办人之一。已出版的作品包括《那些忧伤的年轻人》、《醒来》、《极权的诱惑》、《祖国的陌生人》等。
本书是作者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北大校园的男生宿舍床上、春天的北方城市街道边,一次次遭遇智慧或者青春的完成。初版于2001年,十年以来,比他更年轻的一代,生活在一个物质与信息丰沛、思想却匮乏的时代,个人声音轻易淹没在喧哗的众声中。人们相信体制、资本、统计数字,却不相信个人意志。大部分人要么放弃自己对个人独特性的坚持,要么躲入一个封闭、自溺的小世界。作者期待曾经历的迷惘与焦灼,也对年轻一代有所启发。
初看,似乎还有些淡淡的哲理在里面,关于时光,关于成长 再看,就是些无病呻吟的小资在抱怨,关于青春,关于文学 最后已无法把它看完,如果硬要说70年代的人是忧伤的,那那些无根的80后岂不是要悲哀死了,如果说青春应如他所说那样,那每个人都该是思想家了.
评分在中学里,他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瞭望。你望到了什么? ——题记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这本书放在案头有半个月了...
评分“大学和我想象的不一样”,这句话是我,是朋友们都说过的。昨天看的一篇东西明确化了我心中的落差。 大学应该传授知识,但是是富有想象的传授; 大学应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让理想狂热的喷发的地方; 大学应该教会人能够独立于世界; 大学应该能让人的思想获得重生; 大学...
评分周六,单向街书店圆明园店,经济观察报前主编许知远在这里签售他的新书《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确切地说单向街是他经营的地盘。同时,这本新书应该是二版。 一开始,以为单向街书店是位于圆明园里,网上很多宣传都说是位于圆明园东门里。而其实,并不用进那个圆明园收...
评分1. 不用工作的日子,连时间都过得特别的漫长。没有日期的束缚,一天天的过着,不再区分工作日和休息日,每天都是周末。可以凌晨的时候睡觉,中午被大大的太阳晒醒,然后睡眼惺忪地混杂在吃午饭的白领中在7-11买份饭,迈着悠闲的方步溜达回家,与周围步履紧张的赶着回去工作的...
一代年轻人的忧伤,都在重复。
评分一个自称知识分子对于当代世界的批判。作者除了用主观意志评判世界之外似乎别的什么也不会做了。之所以不乐意不待见那些自称为知识分子的人,就是因为,他们除了酸腐之外,还有一种看淡世界的高尚感。不立足于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就是一群纯扯淡的老匹夫。还有,似乎批判社会能让他们满足自己的时代优越感,70后如何?文化大革命如何?批判失去青春精神的李敖的时候,作者批判当今社会的青少年在现实世界的文弱之时,自己也在向这个世界说明:“我老了”而已。
评分许知远的青春充满着迷茫和激情,他将自己和那些孤独的伟人们视作同路人,试图在那些伟大的作品中寻求浑噩大学中的出路。他抨击固化的观念、抨击官僚、抨击追求稳定的大学生、抨击日渐沉闷的大学……那个时候的许知远有着一个年轻人最美丽的样子:轻狂且藐视一切,自视甚高又满怀忧伤。
评分什么破文章
评分歌德:在这个躁动的时代,能够躲进静谧的激情深处的人,确实是幸福的。我们却失去了让自己静谧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