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故事以一个不负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赢得“洋翰林”尊号的主人公开篇,他从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以为从此以后,摆在他面前的就是鹏程万里了。可没想到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后,竟应了在大学里早已听说却总不肯相信的话:“毕业即失业!”最终他找到了一个县衙门的工作,遇到了各色科员,故事由此展开。置身于“冷衙门”这个浓缩的小社会中,他们整日“观看”着一幕幕令人气愤又同情的“奇闻异事”在面前轮番上演:老实会计为“五斗米”竟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穷小子抛妻弃女,成为大财阀后竟娶亲女为妾;“梁山伯与祝英台”重现世间,母女相见不相识;官商一体,杀人夺命只为谋取暴利……黑暗的社会把人变成鬼,它逼迫着一些人由善良、单纯逐渐变得麻木、自私,如行尸走肉一般苟活于世……难道这辛酸血泪就没有流尽的一天?挣扎在苦难生活中的人们是否能遇到一位似罗宾汉一样的侠士,带领他们冲破黑暗的束缚,获得光明与自由?
马识途,原名马千禾,1915年1月出生于四川省忠县(现属重庆市)石宝乡一书香门第。早年即投身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曾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和抗日战争,并领导了昆明“一二一”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四川省建设委员会主任、厅长及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科委副主任,四川省人大常委副主任。自1935年起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雷神传奇》等;短篇小说《找红军》、《接关系》、《最有办法的人》等;长篇纪实文学《沧桑十年》等。马识途“在巴蜀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和作用”,被认为“是继郭沫若、巴金、何其芳之后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有任务的我在书架前走来走去,偶然看到这本发黄的书。抽出来,1983年?这么算来它已经跟了我近30年了?30年里我从沈阳到大连再回沈阳,又来到桂林,到桂林又搬了4次家,这本书居然还如此蛋定地立在我的书柜里?这本身就算个奇迹了。 上世纪80年代?翻到书后面看看出版...
评分即将到任的县长落水而死,就在欢迎人群的错愕间,师爷挺身而出,轻描淡写地说:淹死的是一个随从,他才是新县长。县长夫人默认了这个现实——官是买来的,欠着一大笔贷款,揭了底,大家都没好日子过……是民国政界的“潜规则”造就了这样荒唐,一张盖了印的委任状,包裹着赤裸...
评分政军商一体,天下墨墨黑。马老先生写官场,真是深刻通透,对当时社会的描述比现在的新闻时事节目贴近当下的社会百倍。但描写胸怀推翻旧社会理想的个人,有点没说服力了。 最好看的是报销记,纯粹的官场现形。如果拍出来会胜过让子弹飞。有职场新人一层层被染黑,一念天堂,一...
评分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感觉是在读小时候读过的一本小杂志《故事会》,现在报摊上好像还有卖的,证明这本杂志还在出版,不知道现在里面的内容怎么样,我小时候读到时候觉得挺有意思。杂志里都是那样的故事,读的时候让你觉得津津有味,不大的开本,薄薄的页数,能读上大半天,...
评分盗官记和子弹飞还是不太一样,初看以为是悲观和乐观的不同,细看才知道是悲观和更大的悲观的不同......... 世界就是这样的世界。 八十年代的作者还是看不到深水区的事情,看到悲剧而已。 30年后,深水区的石头都出来了, 我们看到了悲剧的循环。
让人拍桌高呼的亮书!民国官场逸事奇谈,峰回路转,构思巧妙。且书中的种种乱象现在看来毫不过时,实在内涵极了。马识途完成这件作品用了整整四十年的时间,本是讽刺蒋氏专制,却在文革被红小兵当成靶子,如今更又贴近当代中国。在悲剧的国家里,这样的作品生命力惊人。
评分通俗的语言,有趣的故事,糙中有精,谐趣与悲悯交织,但算不得杰作,有些篇章水分也是相当多
评分通俗的语言,有趣的故事,糙中有精,谐趣与悲悯交织,但算不得杰作,有些篇章水分也是相当多
评分走码头吹龙门阵,都是些聊斋吃人故事。
评分通俗的语言,有趣的故事,糙中有精,谐趣与悲悯交织,但算不得杰作,有些篇章水分也是相当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