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198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画报
作者:[英] 乔治·奥威尔
出品人:
页数:298
译者:林东泰
出版时间:2011-8
价格:29.8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1460131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乔治·奥威尔
  • 反乌托邦
  • 小说
  • 讽刺
  • 政治寓言
  • 政治
  • 英国
  • 经典
  • 1984
  • 乔治奥威尔
  • 反乌托邦
  • 极权主义
  • 预警
  • 小说
  • dystopia
  • 政治讽刺
  • 控制
  • 自由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1984(珍藏本)》里,奥威尔为我们展现了他惊人的想象力、伟大的创造力、深邃的洞察力,用他独有的风格和高超的技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泯灭亲情、爱情、人性的恐怖世界。书中描写了一个叫做“大洋国”的极权统治社会,在那里,人性遭到扼杀,自由遭到剥夺,思想受到钳制,生活极度贫乏、单调。历史每天都在被伪造,所有不利于统治的历史记录都将被毁掉,记忆不再可靠,人们每天在仇恨中生活。人性也堕落到不分是非善恶的程度。虽然书中描述的是对极权主义恶性发展的预言,但是却让每一个经历或熟知该类历史事件的人看过《1984》后都会产生一种触目惊心的契合感。书中刻画的人类生存状态,仿佛一个永不退色的警世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社会评论家、英语文体家,被称为西方世界的良心、欧洲的鲁迅、“一代人的冷峻良知”和“天才的梦魇者”。奥威尔本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1903年出生于印度孟加拉,1907年举家迁回英国。少年时代。受教育于著名的伊顿中学。1921年远走缅甸,加入帝国警察部队,非常同情当时殖民地的人民,最终因厌倦殖民行径、痴迷写作而辞职。1927年回到欧洲,从事文学创作。1936年,参加西班牙内战,因重伤返回英国。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奥威尔积极参加反纳粹的活动,并在英国广播公司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1950年。死于困扰多年的肺病,年仅47岁。主要作品有《动物庄园》、《1984》、《绞刑》、《缅甸岁月》、《猎象记》、《巴黎伦敦落魄记》、《向卡特洛尼亚致敬》、《置身鱼腹》和《我为何写作》等。

奥威尔短暂的一生,颠沛流离,疾病缠身,郁郁不得志。在西班牙内战与“二战”中的苦痛经历,使他对战争与和平、极权与民主、社会关怀与人类理想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致力于维护人类自由和尊严,揭露、鞭笞专制和极权主义。在他的作品中,《1984》与《动物庄园》影响最大。由他的名字衍生出的“奥威尔主义”、“奥威尔式”等词汇成为通用词汇而被广泛使用。“奥威尔风格”也成为一种生活、文学和语言的代名词。

目录信息

第一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第二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第三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附录 《一九八四》:奥威尔的夺命之作 《一九八四》书名之谜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奥威尔在书中得出了一个必将到来的悲观结论,我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多数人总是对此视而不见。 我对于1984的看法是:这是一部极为悲观的作品,那种绝望的悲观如同饥饿,寒冷或者肉体的痛楚,你以为用冷漠可以咬牙坚持过去,但结果只是一再证明自己的软弱无力。 造就那种悲观...  

评分

奥威尔在书中得出了一个必将到来的悲观结论,我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多数人总是对此视而不见。 我对于1984的看法是:这是一部极为悲观的作品,那种绝望的悲观如同饥饿,寒冷或者肉体的痛楚,你以为用冷漠可以咬牙坚持过去,但结果只是一再证明自己的软弱无力。 造就那种悲观...  

评分

评分

这里说的译本分别是董乐山、刘绍铭和孙仲旭的译本,这三个译本流传比较广,质量也都不错。本文试图通过一些译例,结合原文,来简要比较这三个译本。 第一部 第一章 Down at street level another poster, torn at one corner, flapped fitfully in the wind, alternatively co...  

评分

我被它彻底击垮了,彻底击垮了。 从书的第三部份,与奥勃良的漫长的对话开始无法控制眼泪不断掉下来流出来涌出来无法克制想要颤抖无法克制想要揪住一个人告诉他我有多么恐惧多么害怕多么无助多么惭愧。 如果伪善尚且是一种对善的肯定,那么当奥勃良告诉你权力就是为了权力,殴...  

用户评价

评分

书读一个版本就够了,封面被出版社疯狂换....唉

评分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评分

大一暑假看的。至今仍然记得从头到尾读下来最后只剩下一种令人窒息恶心的压抑感。现在看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这种压抑感再次卷土重来。(看与此书齐名的《美丽新世界》也有一种压抑的感觉,但比压抑更强烈的是虚无感,也许后一种感觉更可怕更有破坏力一些)——————————————————(后补)现在觉得在极权压抑之下的犬儒更恶心更有毁灭性一些

评分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评分

经典就是经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