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飛宇,1964年1月生於江蘇興化。1987年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中文係,同年赴南京任教。1992年調入《南京日報》社,從事新聞采訪、編輯工作。1998年入江蘇省作傢協會。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小說創作,代錶作有《玉米》、《青衣》、《平原》、《推拿》等。
2010年度英仕曼亞洲文學奬、第三屆魯迅文學奬獲奬作品。
對文革時期中國傢庭和鄉村生活進行瞭一次激動人心的探索,作傢在一個扣人心弦的傢庭衝突和愛情故事中,天衣無縫地遊走於史詩般的宏大敘述和深入細膩的描寫之間,既氣勢磅礴又精妙細微,不僅勾勒齣個體的生活,同時還呈現瞭整個社會的全貌。 —— 2010年度英仕曼亞洲文學奬授奬辭
本書描述瞭玉米、玉秀、玉秧三姐妹不同的人生軌跡和她們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奇特關係,透視瞭傢常場景下一顆顆神不守捨、暗藏殺機的女性靈魂,揭示齣在一個貧瘠時代,權力對人性的腐蝕。
很普通的题目,玉米。 作者的文字特别有质感,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很多80后90后的文章,他们的文字很浮,很漂,有一种摇曳感,不够简约,凝练,传神。 那些比喻,随手一抓,特别的美 比如:像水里的鱼,知道它在水里,却不知道哪一条是自己的。 ...
評分 評分玉米在读者面前一亮相就已经是半个大人了。她不仅为母亲的生产打下手,而且因为家里终于有了男孩而非常振奋,从而脸颊发出“难以掩饰的光”,但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这个十四岁的少女已经懂得把脸上的光“用力地收住”。小说的开头更写到,“出了月子施桂芳便把小八子丢给了大女...
評分玉米是强大的,只念完小学的玉米,与喜欢的飞行员通信,连完整的意思都表达不清楚,却在王家庄和每个女人搞好关系,令她们都怕他,尽管有她父亲权力的影响,但是后来父亲失势,玉米的一系列行动都表明她是有尊严,有手段,且不容被屈辱的。这样一个处处想好每一步棋该怎么走的...
十年前讀過《玉米》,印象深刻。十年後再讀,當年的睏惑還在。
评分高中時候讀的,那時候隻會看熱鬧。
评分總感覺三個中篇都沒寫完 還有 畢飛宇挺直男癌的 非常不喜歡
评分高中時候讀的,那時候隻會看熱鬧。
评分一段不如一段……越現代越遠離鄉村越沒有想象力和故事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