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的潜力

文学史的潜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程光炜
出品人:
页数:325
译者:
出版时间:2011-5
价格:36.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395085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当代文学
  • 文学史
  • 八十年代
  • 杨庆祥
  • 中国文学史
  • 中国当代文学
  • 现当代研究
  • 现当代文学
  • 文学史
  • 潜力
  • 文学研究
  • 历史演变
  • 文化反思
  • 思想发展
  • 叙事结构
  • 作者视角
  • 时代背景
  • 文本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学史的潜力:人大课堂与八十年代文学》由程光炜和杨庆祥主编,是程光炜教授主持的“重返八十年代”文学史课堂的成果选集,书中收入了《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演》、《八十年代文学研究的“文学社会学”》、《八十年代:“历史化”视野中的文学史问题》等论文。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演
八十年代文学研究的“文学社会学”
八十年代:“历史化”视野中的文学史问题
在“大历史”中建构“文学史”——关于“重返八十年代文学”
从“劳动”到“奋斗”——“励志型”读法、改革文学与《平凡的世界》
“身份”转换和“认同”重建——兼论《人啊,人!》进入历史叙述的方式
“改革文学”的“认识性的装置”与“起源”问题——重评《乔厂长上任记》兼及与新时期文学的关系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与八十年代的文化逻辑
“范导者”的失效——当文本遭遇历史:《顽主》与“蛇口风波”
何谓“现代”,“自我”何从——重读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兼及八十年代新潮批评
知青小说如何“寻根”——《棋王》与寻根文学的剥离式批评
八十年代“西方现代派”知识形态简论——以袁可嘉的译介为例
在文学机制与社会想象之间——从马原《虚构》看先锋小说的“经典化”
“米尼”们的“沉沦”——王安忆小说转型研究
以马原为对象看先锋小说的前史——兼议作家形象建构对前史的筛选问题
这一个“福奎”——重读《最后一个渔佬儿》
附录:人大课堂八十年代文学研究论文总索引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选读。程先生提到的八十年代文学史"批评化"现象很有意思,其一再强调并不是重史轻批评,但是史应该对"批评"起到一个过滤的作用。

评分

关于新潮小说和寻根文学的两篇是重读,可以比较清楚地把握的杨的结构文章的思路和文本中分享的资源。八十年代“历史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发生学、叙述方式、文学场域考察的过程。于我,一是可以勾连不同的潮流,把握住方向;二是更新文学史原本加过来的一些固化知识。需要和其他文本做整合。

评分

选读。程先生提到的八十年代文学史"批评化"现象很有意思,其一再强调并不是重史轻批评,但是史应该对"批评"起到一个过滤的作用。

评分

读博士期间发了近二十篇文章的勤奋值得学习

评分

选读~杨庆祥的两篇不错,虽然个别地方不是太好~黄平的依然好~杨晓帆的文章也不错,不过不那么喜欢看,可能是因为不够流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