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重构

媒介重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罗伯特·A.海科特
出品人:
页数:223
译者:李异平
出版时间:2011-6-23
价格:36.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81135865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传播学
  • 新闻学
  • 新媒体
  • 传播理论
  • 新闻出版传播
  • 新闻传播
  • 政治学
  • 公共传播
  • 媒介重构
  • 传播学
  • 数字技术
  • 内容生产
  • 社会影响
  • 信息结构
  • 技术变革
  • 文化表达
  • 媒介形态
  • 用户体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兴起于当今西方世界的媒介民主公共运动方兴未艾,它的政治意义何在?

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萨帕特主义以及独立媒体运动引发了学界和政治界对批判性传播的关注。这股学术浪潮的主要关注点在另类媒体’和社会运动的“媒介策略”之上,如“通过媒介推进民主化进程”。《暨南新闻传播学术系列·媒介重构:公共传播的民主化运动》乘这股学术浪潮之势,分析媒介自身的民主化问题,并将媒介作为对其他社会运动产生关键性影响的特殊领域,对新闻报道机制的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暨南新闻传播学术系列·媒介重构:公共传播的民主化运动》假设大众传播领域中存在着巨大的“民主赤字”,是“民主赤字”推动了全球化中心地带(北大西洋地区)的公共传播改革。《暨南新闻传播学术系列·媒介重构:公共传播的民主化运动》的聚焦点是激进主义运动如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媒介内容、媒介业界、媒介结构和媒介政策提出挑战并促使其改革。

《暨南新闻传播学术系列·媒介重构:公共传播的民主化运动》的创新之处是捕捉到了在文化与政治激烈交锋的边缘刚刚兴起的社会运动,它根植于三种传统学术性理论,即民主政治理论、媒介批判研究和社会学之社会运动理论,这些理论成为我们诠释媒介民主公共运动的理论依据。通过对这些理论的深入思考和综合分析,我们为读者提供了对当代西方传播民主化运动独特而又新颖的思想见地。

作者简介

李异平,新闻与传播学博士,广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曾分别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瓦基分校和奥克莱尔分校做访问学者。从事国际新闻和传播学专业英语教学数十年。研究方向为媒介与政治,主要关注媒介在推动国家民主发展方面的功能与作用。已发表的专著和论文有《东盟媒介透视》、《网络舆情与司法系统的良性互动路径》、《网络舆情事件与政治信任的构建》、《我国媒介民主的新实践--在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中维护农民权益》、《试论舆论对各种灾难的预警功能--以矿难为例》、《读者阅读兴趣与传播理念的变革--以南都为例》、《解读(第二媒介时代--对媒介批判学的批判>》、〈培育学生全方位媒介批评视野》,等等。

目录信息

总序/001
序/001
致谢/001
第一章 导论:超越媒介民主赤字/001
一、批判学派的主题:媒介的民主赤字/003
二、正确认识民主赤字/010
三、挑战民主赤字/011
四、本书结构及研究范围/014
第二章 权力与媒介场域:危如累卵?/018
一、媒介与权力/019
二、透过媒介行使的权力/021
三、媒介的权力/026
四、媒介是一个场域吗?/030
五、国家背景/034
六、媒介民主化的意义/036
第三章 社会民主化进程:社会运动与公共传播/038
一、构建现代性过程中的社会运动、媒介与民主/040
二、从“运动与媒介”到民主媒介公共运动/042
三、网络运动的希望/043
四、多元化阵线上的动员工作:媒介民主公共运动的双向视角/048
五、媒介民主公共运动的类型/051
六、另类媒介/054
七、改变作为媒介环境的现实世界/056
八、改革公共传播系统/059
九、媒介民主化:新生的运动/061
第四章 共识与分歧:媒介民主化的规范与职责:/063
一、媒介与民主:三种视角/065
二、左派的断层线/071
三、相互冲突的运动框架/073
四、人民传播宪章/077
五、媒介民主公共运动之定位/081
第五章 革命尚未成功,媒介仍须结盟/085
一、革命漫长,仍未完成/086
二、当代媒介公共运动/088
三、媒介联盟/093
第六章 英国新闻与广播自由运动/105
一、目标、责任与策略/108
二、联盟或是放弃/115
三、新闻与广播自由运动难以界定的影响力/119
第七章 媒介公共运动面临的挑战:障碍与对手/123
一、设计运动框架面临的挑战/124
二、动员工作所面临的挑战/126
三、资源短缺问题/126
四、自我边缘化:左派需要统一步伐/127
五、错过的机遇和人为的障碍/130
第八章 媒介公共运动之跳板:机遇、资源、战略及盟友/139
一、公共运动的“拨火棍”/140
二、积极起跳/142
三、战略/152
四、分歧性的观点/157
第九章 全球化城市公共运动的形成与反霸权问题/159
一、温哥华局势:媒介公共运动的地方性场域/161
二、媒介公共运动作为政治场域:网络组织分析/173
第十章 媒介民主化反霸权:身份认同、政治愿景与战略/179
一、植根于内心深处的身份认同/180
二、社会政治愿景/183
三、具有战略意义的优先目标/185
第十一章 结论:媒介公共运动能成为社会运动的枢纽吗?/192
一、媒介场域是否是斗争场所/193
二、媒介民主公共运动与抵制霸权/197
三、再现政府中心论/200
附录/203
参考文献/206
译者后记/22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从标题来看,本书所关注的重点在于,媒介本身的民主化和利用媒介推动民主化运动。而无论是在前者、还是在后者的意义上,对媒介进行重构无疑是一条必由之路。 应该说,本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其中,海科特和凯偌尔结合具体案例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包括建立一系列的理论框...

评分

从标题来看,本书所关注的重点在于,媒介本身的民主化和利用媒介推动民主化运动。而无论是在前者、还是在后者的意义上,对媒介进行重构无疑是一条必由之路。 应该说,本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其中,海科特和凯偌尔结合具体案例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包括建立一系列的理论框...

评分

从标题来看,本书所关注的重点在于,媒介本身的民主化和利用媒介推动民主化运动。而无论是在前者、还是在后者的意义上,对媒介进行重构无疑是一条必由之路。 应该说,本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其中,海科特和凯偌尔结合具体案例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包括建立一系列的理论框...

评分

从标题来看,本书所关注的重点在于,媒介本身的民主化和利用媒介推动民主化运动。而无论是在前者、还是在后者的意义上,对媒介进行重构无疑是一条必由之路。 应该说,本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其中,海科特和凯偌尔结合具体案例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包括建立一系列的理论框...

评分

从标题来看,本书所关注的重点在于,媒介本身的民主化和利用媒介推动民主化运动。而无论是在前者、还是在后者的意义上,对媒介进行重构无疑是一条必由之路。 应该说,本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其中,海科特和凯偌尔结合具体案例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包括建立一系列的理论框...

用户评价

评分

太没意思的一本书,谈何民主?囫囵吞枣翻完。可不读。

评分

另类媒体和另类记者很有存在的意义,国内会发展吗

评分

参与式新闻得以可能的前奏~

评分

参与式新闻得以可能的前奏~

评分

参与式新闻得以可能的前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