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文化

数字时代的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约翰·哈特利
出品人:
页数:233
译者:李士林
出版时间:2014-5-1
价格:CNY 43.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813009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化研究
  • 约翰·哈特利
  • 数字时代
  • 传播学
  • 互联网
  • 文化
  • 2014
  • 网络生活
  • 数字时代
  • 文化
  • 科技
  • 社会
  • 传播
  • 媒体
  • 人工智能
  • 数字生活
  • 信息社会
  • 网络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当今学术界对线上交流、用户创建内容以及共享媒体等内容依然采取忽视的态度,甚至禁止在媒体以及学校中传播和教授,但数字文化的潜能是应该被重视的。本书在理查德·霍加特的先锋性作品《读写能力的用途》发表五十年之后重塑了对流行文化的理论回应,作者把霍加特的研究拓展到数字媒体范畴。作者对历史和全球环境,商业和文化等方面的机制进行重新评估,并通过分析各种领域对数字文化的运用来分析潜在的流行生产力,其领域包括创意产业、数字故事、YouTube、新闻以及mediated fasion等。本书鼓励大众参与知识变革,并讲述了当今的青年流行因素如何变成明天的科学方法。一个从娱乐中获得教育以及从流行文化中学习知识的时代已经到来。

作者简介

约翰·哈特利(John Hartley),1948年生,澳大利亚科学研究委员会成员,主管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昆士兰大学教授,该大学创意产业系主任;北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大学的访问学者。在新闻、文化与媒介领域成就甚巨,著述颇丰,并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主要作品包括:与约翰·费斯克合著的畅销书《阅读电视》(Reading Television,1978),《文化研究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cultural study,2003),《创意产业读本》(Creative Industries,2005)等。

目录信息

第一章 读写能力新探 1
神秘博士? 1
明察秋毫 4
数字读写能力有何用途? 11
多媒体读写能力——印刷的,媒介的,批判的,数字的 15
为创新重塑教育 20
教育者的教育 24
创意劳动力 26
有创意的教育者? 27
作为分布式系统的学习 29
教育领域的创业者 31
第二章 从意识产业到创意产业 33
媒体产业研究:地覆天翻? 33
产业:现实?比喻? 36
从产业到(社交网络)市场 39
“创意产业”的概念 42
创意产业:试验毁灭? 48
供给与需求 50
社交网络市场 53
创造性破坏 55
知识增长:媒体产业研究的未来? 57
第三章 诗人电视 61
要有伟大的诗人…… 61
周而复始! 62
诗人电视:“从男爵大厅到乡巴佬小木屋” 66
叙述与政体——“人民的代表” 70
“思想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75
“雨后竹笋”——歌诗大会在全球范围的扩散 79
数字读写能力——从自制媒体到自制网络 81
第四章 YouTube的用途 86
YIRN——YouTube先驱 86
印刷读写到数字读写 89
升级电视的“诗人功能” 92
YouTube:符号世界 94
来自远古的信息 96
“讲故事的人统治社会”——叙事的科学 101
叙事推理 103
第五章 数字叙事 106
数字叙事 106
规模:是小是大? 107
传播:威尔士出口品? 109
专家:仗势欺人还是乐善好施? 114
专长:“天哪!看上去它好像能跟我说话一样!” 117
数字故事讲述服务于科学、新闻、想象力? 121
第六章 阅读大众 124
文化研究与新闻学 124
新闻学的文化路径 125
“人人皆记者”提出的挑战 128
新闻业的部落属性 130
新闻是一种过渡形式 131
新闻与文化 133
人人皆记者 134
全民书写运动 136
全球化与编修型社会 137
第七章 作为消费者创业精神的时装 141
浪费——还是财富? 141
学习机构:时装媒介 143
时装和现代性:中国款式 144
《Vogue》在中国:呈现风险文化 151
《Vogue》中的中国:端对端媒介化 155
富于创业精神的消费者:生活在风险文化之中 157
第八章 “未来是开放的未来” 160
丰裕哲学 160
西方人的心血 162
文化研究与社会变革 165
创造性破坏 168
表征之过剩与过剩之表征 171
从DIY到DIWO(从自己动手到大家动手) 173
全民创造力是一种具有推动力的社会技术 176
娱乐部 177
走向开放的未来 179
(再一次)走向文化科学 181
注  释 188
参考文献 197
致  谢 212
索  引 216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时至今日,为什么还有人在批判新媒体时代的“娱乐至死”? 真理还有其他的实现途径。 文:Aimier 近日(2017年1月13日),曹林老师在其公众号中发布了一篇名为《再不较真,我们终将娱乐和愚昧至死》的文章,认为“置身于密集的信息轰炸和放大着惊叹情绪的标题中,人们被那些未...

评分

时至今日,为什么还有人在批判新媒体时代的“娱乐至死”? 真理还有其他的实现途径。 文:Aimier 近日(2017年1月13日),曹林老师在其公众号中发布了一篇名为《再不较真,我们终将娱乐和愚昧至死》的文章,认为“置身于密集的信息轰炸和放大着惊叹情绪的标题中,人们被那些未...

评分

时至今日,为什么还有人在批判新媒体时代的“娱乐至死”? 真理还有其他的实现途径。 文:Aimier 近日(2017年1月13日),曹林老师在其公众号中发布了一篇名为《再不较真,我们终将娱乐和愚昧至死》的文章,认为“置身于密集的信息轰炸和放大着惊叹情绪的标题中,人们被那些未...

评分

时至今日,为什么还有人在批判新媒体时代的“娱乐至死”? 真理还有其他的实现途径。 文:Aimier 近日(2017年1月13日),曹林老师在其公众号中发布了一篇名为《再不较真,我们终将娱乐和愚昧至死》的文章,认为“置身于密集的信息轰炸和放大着惊叹情绪的标题中,人们被那些未...

评分

时至今日,为什么还有人在批判新媒体时代的“娱乐至死”? 真理还有其他的实现途径。 文:Aimier 近日(2017年1月13日),曹林老师在其公众号中发布了一篇名为《再不较真,我们终将娱乐和愚昧至死》的文章,认为“置身于密集的信息轰炸和放大着惊叹情绪的标题中,人们被那些未...

用户评价

评分

翻译有事吗???

评分

看目录以为是话题大杂烩,实际内容却相当有料,比较喜欢这种理性务实专业的态度。

评分

有点泛泛而谈,现在再读感觉很多东西都是常识。

评分

有点泛泛而谈,现在再读感觉很多东西都是常识。

评分

看目录以为是话题大杂烩,实际内容却相当有料,比较喜欢这种理性务实专业的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