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生命之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印度]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出品人:
页数:412
译者:胡因梦
出版时间:2011-6-1
价格:36.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1720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克里希那穆提
  • 灵修
  • 哲学
  • 生命之书
  • 心灵
  • 心灵成长
  • 心理学
  • 胡因梦
  • 生命
  • 成长
  • 哲学
  • 智慧
  • 自我认知
  • 心灵
  • 启示
  • 旅程
  • 希望
  • 共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克氏教诲的精选,诸多内容内地读者都不曾接触。对于尚未领略克氏智慧之光的人而言,它是最佳入门读物,深入浅出,完整详实。对于已经入门的读者而言,它是深化之书,厘清困惑,涤净烦忧。绝对值得再三阅读,细细品味。

你可曾安静地坐着,不专注于任何事物,也不费劲地集中注意力,而是非常安详地坐着?这时你会听到各式各样的声音,会听到远处的喧闹声以及近在咫尺的细微声响。这意味着你把所有的声音都听进去了。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在不强求的情况下产生了惊人的转变。这份转变里自有美和深刻的洞识。

封底推荐

当他进入我的屋里时,我禁不住对自己说:“这绝对是菩萨无疑了!”

—— 纪伯伦(Kahlil Gibran)

在我人生中,克里希那穆提曾深深地影响我,帮助我突破了重重的自我设限。

—— 迪帕克•乔普拉(Deepak Chopra)

克里希那穆提的话带给人一种非比寻常的亲切感:优美、富有诗意,其博大精深犹如浩瀚的虚空一般。

—— 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

克里希那穆提的语言赤裸而富有启发性,它替代了障碍竞赛和捕鼠器,令日常生活变成一种喜悦的过程。

——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

听克里希那穆提演讲,就像在听佛陀传法,如此的力道,如此原创的大家之言。

—— 赫胥黎(Aldous Huxley)

一种深奥而新颖的自我认识之道,为个人解脱及成熟之爱带来更深的洞识。

—— 罗洛•梅(Rollo May)

我认为克里希那穆提为我们这个时代所带来的意义就是:人必须为自己思考,而不是被外在的宗教或灵性上的权威所左右。

—— 范•莫里森(Van Morrison)

克里希那穆提带给我深思的机会,并促使我去追求自己几乎不理解的东西。

——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

作者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哲学家,20 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在西方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他的六十多册著作,都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讲话结集而成,目前已经译成了四十七种语言出版。

译者简介

胡因梦,台湾名演员、作家与译者,现从事身心灵的整合研究与治疗。近二十年来,胡因梦引介了多位心灵导师至华人世界,译有《平常禅》《克里希那穆提传》《生命之书》《恩宠与勇气》《转逆境为喜悦》《无可摧毁的纯真》等书。

目录信息

译 序 无法被定位的解放者 胡因梦
导 言 你就是这本《生命之书》 胡因梦

一 月 聆听•学习•权威•自我认识

你可曾安静地坐着,既不专注于任何事物,也不费力地集中注意力,而是非常安详地坐在那里?你会听到远处的喧闹声以及近在耳边的声音,这意味着你把所有的声音都听进去了;你的心不再是一条狭窄的管道。若是以这种方式轻松自在地听,就会发现自己的心在不强求的情况下产生了惊人的转变。这份转变里自有美和深刻的洞识。

二 月 变成•信仰•行动•善与恶

阶级次第为自我膨胀带来了大好的机会。难道了解实相、体悟神性是必须落入阶级之分或修行位阶的吗?处心积虑地营造出大师和弟子的阶级之分、救主与罪人的分别、开悟者与未开悟之人的差距,就是在否定爱。剥削者即是被剥削的人,他永远会在黑暗的幻觉里寻找令他畅快的狩猎场。真正重要的是去了解心中不断在冲突的欲望,而这份了解只能透过自我认识和不断地觉察才会产生。

三 月 依赖•执著•关系•恐惧

一个总想依赖的心是不可能自由的。你会发现只有自由的心才是谦和的,一个谦和而自由的心才有能力学习。学习是一件非凡的事——只是学习而不累积知识。我们一般所谓的知识是很容易获得的。那样的学习方式仍然是从已知进入已知,但真正的学习却是从已知进入未知。

四 月 欲望•婚姻•性•热情

如果没有热情,如何能有爱?缺少了热情,如何能有敏锐的感受力?敏锐的感受力意味着随时去感觉你身边的人,去观察城市的乌烟瘴气、喧嚣及贫困,并且能看见河水、大海及天空的美。若是没有热情,如何能对这些事物有所感觉呢?如何能体会别人的笑容和泪水呢?

五 月 智慧•感觉•语言•局限

你必须拥有一种对万事万物的感受力——对走过墙檐的野猫、脏乱、尘嚣、人类的贫苦无依,都有强烈的感受。你的这份感受力是没有特定方向的,也不是一种来来去去的情绪,而是整个神经系统、眼睛、身体、耳朵等等,都能敏锐地感知。你必须随时随刻处在高度敏感的状态,除非能变得如此敏锐,否则很难产生智慧。智慧是透过感受力和观察而产生的。

六 月 能量•觉知•无拣择的觉察•暴力

如果你的内在有空间,那空间里一定有寂静—— 从寂静里会产生别的东西,然后才有能力聆听,有能力在不抗拒的情况下去觉知。心如果不塞满东西,就能听见附近的狗吠声、火车经过远处的那座桥所发出的声响,同时也能觉知到眼前那个人话语中的真意。这样的心是活泼而非僵死的。

七 月 快乐•哀伤•受创•痛苦

若想认识喜悦,你必须深入于内心。喜悦不是一种觉受,你的心必须非常精致才能体会到它,但这种精致并不是一种享受物质的能力。囤积物质的人永远无法了解无我的喜悦,可是你必须了解这个不凡的东西,否则人生就会变得琐碎而肤浅—— 出生,学会一些东西,受苦,结婚生子,赚钱,拥有小小的智性上的享受,然后死去。

八 月 实相•事实•观与被观•眼前的真相

实相是无法累积的。凡是能累积的东西一定会被摧毁,它会逐渐衰萎。实相不可能衰萎,因为你会在每个当下的念头、关系、语言、姿态和泪水中发现它。如果你和我能发现它,并且能活出它来,我们就不会变成肤浅的传教士,我们会变成富有创造力的人,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富有创造力的人。

九 月 智能•思想•知识•心智

当心非常安静的时候,即使是一刹那,都可能产生一些了悟。实验一下你就会发现,当心非常安静的时候,便可能在一瞬间产生不凡的洞见—— 洞察到一幅画、你的妻小、你的邻居或是眼前的真相—— 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这种情况才会出现。这种安静的状态是无法培养的;刻意静心只会让心变得僵固。

十 月 时间•洞察•头脑•转化

只有当心安静下来的时候,才能真的聆听,这时心就不再产生立即的反应,亦即反应和听进来的话语之间有一段间隔。这段间隔就是空寂,从空寂中能生出理解力,但不是头脑层次的理解。如果别人的话语和你的反应之间有一个空当,那么不论这个空当能延续几秒钟或比较长的时间,都能带给你一种清明的感觉。这个空当能够让我们的头脑更新。

十 一 月 生活•死亡•重生•爱

我们目前的教育所以会如此腐败,就是因为它只教导我们如何功成名就,而没有教我们如何去爱我们的工作,因此结果就变得比工作本身还重要了。收敛你的光芒,让自己变成一个无名氏,爱你所做的事而不炫耀,是非常美好的事。匿名行善也是美好的事。你不会因此而成名,你的照片不会出现在报纸上,政客也不会来造访你。你只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无名氏;这种创造性才是丰富而美好的。

十 二 月 寂然独立•宗教•上帝•冥想

真正的宗教是一种至善的境界,那份爱就像河水一般,不停地流动着。处在那种状态里,你会发现你的心已经不再追求任何事物,而停止追寻便是另一个东西的开端。那是一种彻底良善的感觉——但不是刻意培养出来的善行或谦卑,而是去发现超越心智的把戏与发明的某种境界。然而只有当你离开了自己挖掘的那个小池塘、真的进入生命之流中,才能办得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导 言 你就是这本《生命之书》 胡因梦 克里希那穆提在 1934年曾经说过:“你为什么只想做书本的学生,而不想做人生的门徒?若是能在周遭的环境里发现孰真孰假,你自然会知道什么是实相。”他不断地指出,只有这本思想无法操纵的“生命之书”,这本永远在变化、充满活力的著作...  

评分

第一次看到他的照片,是《生命之书》台版封面窗前一个沉静的背影,白发,看不清表情。 副标题叫“365天的静心冥想”,真不符合我一向希望的理性知识分子思考方向,静心冥想无非克服杂念,无非听从内心,然后把人生貌似超脱地交付给一些不可名状的,虚无缥缈的非理性状态。这叫...  

评分

在以往的印象里东方哲学先天带有一种特有的狡黠,用体悟代替思辨,绕过所有难以穷尽的问题,然后把人生貌似超脱地交付给一些不可名状的,虚无缥缈的非理性状态,以为给了自己一个圆满的交代。 可是停止思辨,真相在哪里? 众人都在等,一直等到《生命之书》封面那个长长的凝视...  

评分

导 言 你就是这本《生命之书》 胡因梦 克里希那穆提在 1934年曾经说过:“你为什么只想做书本的学生,而不想做人生的门徒?若是能在周遭的环境里发现孰真孰假,你自然会知道什么是实相。”他不断地指出,只有这本思想无法操纵的“生命之书”,这本永远在变化、充满活力的著作...  

评分

石子落入池塘,涟漪浮上水面,圈圈的扩散开来,那波率的运动轨迹,犹如氢弹的爆炸。如果你从立体的层面去看石头的落水,那爆炸的涟漪将是呈现由上至下的层叠状态,再往下,石子或在着落池底的间中,击中了鱼虾、拍打了水草,甚至瞬间整乱了整个池塘的环境。你在池塘边,看着恬...  

用户评价

评分

他要说的,在金刚经里全都有了,还没有金刚经境界高大,只能是忽悠西方人了。

评分

生命的冥想

评分

只有当一个人不再全然认同于自己的理智、思考、判断、意见与情绪之后,他就能了解到,自己远比自己的想法与念头所涵盖的范畴还要广。然后,他开始理解到,“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真正含义。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会发现,他的那种所谓“自我”的真实面目,实际上只是经验的自我意识。当我们的意识停止认同我们的身份,亦即,我们一直以来所造就的自我,原本隐藏在面具下的新可能性才会破门而出。 克氏的“传教”(事实上,他并不教授你什么知识,那是传统哲学家的事情),一开始会给人一种“神棍”之感,不过随着不断地了悟,你会感受到他的内容之“深意”(在这里,我以“深意”一词代表一种顿悟之感,而非概念化的陈述),他所做的并不是企图像传统哲学家那样,告诉我们什么,而是指引我们找到回家的路,一条不执迷于一种基于经验的“自我身份”之路。

评分

克里希那穆提并不难懂,但做起来却非常困难,所以关键还是去做,而不是阅读。克氏的书对人生非常有益,推荐每个人都反复读读。

评分

看了一部分,个人理解克氏的核心观点是不仰赖,只感受(即觉知)。不仰赖外界(人、事、物),也不仰赖内部(自我的经验、思想),在此种境况下体会身体,觉察头脑中的感受。实践起来确实非常困难,谁能够完全抛弃一切,甚至以前的自己,每一天都重新认识一个新的自我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