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业(1893-1980),号煨莲(William)。福建侯官人。现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先后就读于卫斯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协和神学院,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神学学士等学位。1923年回国,被聘为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任大学文理科科长,先后兼任历史系主任、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院文科主任及导师等。创办《燕京学报》,并以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主任总纂哈佛—燕京学社《引得》64种。1946年春赴美讲学,1948至1968年兼任哈佛大学东亚系研究员。1980年在美国去世。其学术名篇有《考利玛窦之世界地图》、《礼记引得序》、《春秋经传引得序》、《杜诗引得序》、《〈蒙古秘史〉源流考》、《破斧》等。所撰《礼记引得序》于1937年获法国巴黎茹理安(一作儒莲)奖金。主要著述见《洪业论学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T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52年)。
洪业钟情于杜甫其人其诗,故于杜甫的相关研究用力颇深。Tu Fu:China's Greatest Poet(《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迄今为止仍被公认是英语世界中关于杜甫的最重要著述。此书可与已故北大教授陈贻焮完成于1988年的三卷本《杜甫评传》并称东、西方杜甫研究的杰构。
洪煨莲先生此书原是外文,译者将之译成中文。此书以史为线索将杜少陵五十九年时光及诗作演绎了。我读后对杜诗及其所处历史之大环境有了更深的体会。唯憾者,此书译者未将洪氏外文译诗附上而径用杜甫原诗,无法见到煨莲先生对杜诗翻译就不知先生对诗翻译时的理解。
评分【說明】最近寫畢業論文,要求找篇3500字的文獻翻譯一下。本來想不如隨便拉一篇已經有中文譯文的語言學論文、把譯文paraphase一下算了。前幾天在上海圖書館網站上亂搜,卻意外地就搜到了這本嚮往已久的書。且是和自分的論文主題有關係的,便大膽地借出來、翻譯了導論的前3500字...
评分记770年的一个诗人 这在深寂中燃烧着 一团团虚无的群星 砸下他枕边的静水, 也砸下彼时四野 疲睡的大唐万民屋顶, 呼地燎着 一匹匹古神兽奔逝而远 ——诗人独醒。 诗人独醒,酌火、 研火、蘸火。 这一团团燃烧着天意的群星 并不知道什么在水面写下 什么在水面回转, 它们不久...
评分才看了个开头,立即就被吸引住了,层层推理,层层求证,学术著作写得如此精彩,实不多见。可喜的是译者,不是单纯的翻译,而是对传主和著者也有所研究,时时在译注里提出自己的见解参与辩证,形成另一种参照和印证。这本书买的是一版二印,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评分“杜甫的一生是一个不能避免的悲剧,尤其因为当时封建的统治阶级只把诗人看成是它的清客和帮闲,看成它的点缀,从来不能容忍他充作人民的喉舌,谁的诗歌里有人民的声音,谁的生活便会受到冻馁的威胁。现在,一切的情况与从前迥然不同了,我们的新中国会有更多的人民的诗人产生...
洪业的杜诗英译改回杜甫原诗,原书的内容少了一半,很可惜。翻译非汉语的中国研究时这是常见做法,事实上都略去了作者的理解,似乎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评分几年前曾从上图借出英文版,自然是没有认真读,本学期要做「杜诗」课的助教,觉得对老杜的生平还是需要切实的理解的,便匆匆读过。确是经典之作,用诗「拼贴」诗人的一生,译者也很用心,诸多译注可见功底。
评分读到不易,又勾起了当年的杜诗情结,研究老杜的书怎么出都不嫌多。洪业的论述考证蹊径不少,唯稍显单薄。曾祥波的翻译很不错。
评分洪业的杜诗英译没保留,《杜诗引得》里的罗马数字序号倒保留下来了,怎么想的呢?
评分「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好诗好传,考据扎实,深情皆藏于字句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