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人性(上下册)

问人性(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黎鸣
出品人:
页数:699
译者:
出版时间:2011-4
价格:6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263486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黎鸣
  • 哲学
  • 人文(文化+社科+教育)
  • 文化
  • 问人性
  • 社会
  • 第四次哲学转向,人学?
  • 理性
  • 人性
  • 哲学
  • 思想
  • 文化
  • 心理学
  • 社会
  • 智慧
  • 人生
  • 道德
  • 自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问人性:东西文化500年的比较(套装上下册)》是一部可以跨越世纪的思想巨著。该书从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生物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等综合各方面观点,全面比较了中西五百年的文化差异,揭示了人类和人性的奥秘。作者认为,人性有“原恶”,它与生俱来,与死俱去,是人类秉赋中永恒的实在。人类要战胜周围的环境,必须首先战胜自己。同时,人类也有“元精神”,它是处于社会生活中的人类必然向善的渴望。元精神的是否完备,决定了一个民族以及每一个人的人格发展的健康程度。每一个人,尤其年轻人都必须培养自己有健康完美的人格。

作者简介

《问人性》是我的“三问”系列书的第一部,另外的两部是《问天命》和《问历史》。我的“三问”系列书的写作,开始酝酿于1983年,在做了十年阅读的准备之后,于1993年开始动手写作第一部《问人性》,经过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于1994年完成;此书写作比较顺利,但出版却延迟了两年,于1996年经过朋友们的帮助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分上、下两册,近80万字。

1994年写完《问人性》不久,即开始了“三问”系列第二部《问天命》的写作。连续写了五年,到1999年才完成,然而它的出版,更又等待了五年,于2004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分四本:《命运的诅咒》、《道德的沦陷》、《悲剧的源流》和《西方哲学死了》,共约一百万字。

真正最难写的是“三问”系列的第三部《问历史》。我原拟重新撰写出一部完全不同的中国通史,以彻底推翻已有的全部中国的《历史》。为了这个巨大的工程,我相当于在从1999年到2009年的这十年,重又做了新的十年大量阅读的准备,说白了,在这三十年之中,有二十年是在看书和大量进行其他相关的阅读,真正写作“三问”的全部时间甚至都不到十年。

到了2009年的后期,我突然感悟到,想要写作出来一部全新的中国通史,而又还要继续运用大量过去历史的资料,如果没有彻底的历史思想的“革命”,那将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且西方的历史思想家们早就有言:一切人类历史的核心,都应该首先是人类的思想史,而凡是丧失了思想史的《历史》的写作,全都只能是历史垃圾的堆积。可是实际上,中国人明显地最缺乏《中国思想史》,迄今为止,中国人根本就没有产生过一本真正像样的《中国思想史》,而中国的《哲学史》也多半都是冒牌的“哲学史”,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即中国文人们几乎全都把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儒学史》当成了《中国哲学史》。这实际上是最荒谬不过的事情。孔儒的《儒学》哪能有半点“哲学”的味道呢?

说白了,中国人过去两千多年来的所谓《历史》的写作,就几乎全都做的是堆积历史垃圾的“无用功”。更说白了,中国人的所谓的《历史》,其实也就是一大堆愈来愈远离人类“文明”的历史垃圾。我自问:我还要继续去做这样的堆积历史垃圾的“无用功”吗?更何况人类的一切《历史》,几乎原本就全都只是人类的“现代史”,也就是说今天的历史家,全都只能是按照今天的历史思想去安排“历史”——思考历史和叙述历史。所以,说一千,道一万,真正最最重要的还应该是关于人类历史的思想史。只要思想史真正“通”了,人类的“历史”也就“通”了。正是因此,我完全改变了我的写作《问历史》的构思和方法,我要完全从中国历史思想的“革命”的角度来进行我的《问历史》的写作。从2010年开始,我写作了《问历史》的第一本:《发现中国历史》;今年,我则开始了写作《问历史》的第二本:《发明中国历史》;到了明年,我还将继续写作《问历史》的第三本:《创造中国历史》。全部《问历史》的篇幅大约将会在一百二十万字的上下。

简言之,我的《发现中国历史》是发现了孔丘及其儒家对于中国历史的真实而悠久的思想“毒害”;我的《发明中国历史》是发明了能够真正对于中国历史有益的思想革命的“工具”——关于老子《道德经》的普世文明价值(观念工具)的全新的发掘和重新的发明;我的《创造中国历史》则是在中国先人伏羲、老子的创造性的思想观念的基础之上,再加上西方哲人们的创造性的思想观念,最后综合性地创造了中国人自己的全新历史思想观念的系统——人学的系统。这个系统将不仅是人类一般学说理论新系统的创造,同时也将是中国人关于世界文明史的某种全新思想体系的创造。

也就是说,我将在从1983年到2013年的这大约三十年的漫长的过程之中,最终完成我计划之中的全部“三问”系列书籍的写作。它们既相互联系形成整体,又彼此各自独立成篇,全书大约三百多万字。我希望,我将绝对不要作文字垃圾的堆积匠,我也自信不会作这样的“堆积匠”。因为什么?因为我自信掌握了人类全新的逻辑,掌握了由中国先人伏羲、老子,以及西方先人康德等共同合作创造的人类全新的逻辑——全息逻辑。不管当代中国的文人们,秉承孔儒的腐朽的价值观,如何对我进行无理、无知、无情的谩骂、攻击和诽谤,我将自信我对中国青少年们的真正有益,对中国文明史的真正有益,对当代中国人生存的真正有益。我将在大量孔儒文人们的“骂声”之中破浪前进。我坚信,能够理解我的人们将随着岁月而不断地增加,他们将首先包括今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更将是未来所有的中国人。

自然,我的如此自信并不表示,在我的著作之中就将不会发生任何错误,因为显然,任何人都只能是一个“人”,一个与其他人同样“平等”的“人”,所以人们常有的错误在我也同样可能难以完全避免;只不过我坚信,因为我坚持了全息逻辑的正确的思维方法,包括关于总体结构、时间程序和全息目标的正确的思维、写作和实践的方法,所以我将一定会有益于人类,当然首先是将一定会有益于我亲爱的中国同胞,尤其是有益于中国广大青少年们的同胞。正是因此,我将会真诚地欢迎一切对于我的著作的认真的批评,即使是带有攻击性也希望至少能够有一点点人类最起码的理性;当然,我更希望我亲爱的同胞们能够认真地阅读我的著作,而我的所有著作的最全面、最系统、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即是我的“三问”系列——《问人性》、《问天命》和《问历史》。谢谢大家对我的关注。(2011,5,5.)

目录信息

自序第一部 人性的理论 第一章 文明与人格 1. 文明乎,人种乎 2. 人种、人文、人格 第二章 人性场与人性原恶 1 .人性场 1)官场 2)市场 3)情场 2. 原恶-永恒的人类本性 1)中西圣哲论人性 2)中国和西方历史发展的脉络 3. 人性原恶论 4. “歪打正着”与“自欺欺人 5 .人性场与人性原恶的关系 1)官场对人性任性原恶的制约 2)市场对人性懒隋原恶的压迫 3)情场对人性嫉妒原恶的消解 6. 人性场与陷阱 1)官场的陷阱 2)市场的陷阱 3)情场的陷阱第二部 世界性民族与典型人格 第一章 三个世界性民族 1. 共性 2. 差异 1)不同的象征 2)不同的历史 3)不同的祖国 4)不同的经商经历 5)不同的力量或命运 6)奴隶与奴役 7)封闭与开放 8)不同的贡献 9)不同的人性场偏向 第二章 世界性民族与典型人格 1 .中华民族与典型的官场人格 1)官场的阳面人格 2)官场的阴面人格 2. 英语民族与典型的市场人格 1)因性市场人格 2)果性的市场人格 3. 典型人格与原恶 4. 典型市场人格使命的终结 5 .人类未来的典型情场人格 (1)主观性典型情场人格 (2)客观性的典型情场人格 6 场化社会与社会发展的场动力 (1)官场动力 (2)市场动力 (3)情场动力第三部 情场,最最人性的活动场 第一章 人类的信仰 第二章 人类的求知 1 条理 2. 体验 3. 直觉 第三章 类的利他性情感 1. 血缘型 2. 互惠型 3)自由价值型 1)顽强自主型 2)精细盘算型 3)宽宏大度型第四部 人性与历史的迷雾 第一章 历史的类型 1 众人的历史 2. 历史家的历史 3. 哲学思想家的历史 第二章 哲学思想家提出的历史问题 1. 历史有规律性吗? 2. 历史决定论是误区还是先导? 1)政治决定论 2)经济决定论 3)文化决定论 4)自由价值与英雄的人格 a)第三《英雄交响曲》(33~34岁) b)第五(《命运交响曲》(35~38岁) c)第六《田园交响曲》(36~38岁) d)《第九交响乐》(49~54岁) a)天生的孤独者 b)坚强来自内心 c)宗教情感与自由思想 d)思考着自身即是美感的享受 a)我努力做到尽可能的透明 b)真正的脑力劳动要求孤独 c)人不以自由人出现,人就是粪土 3. 历史有意义吗?第五部 人性与文化命运之源 第一章 自然之源 1.人性的生物之根 2.基因:人性自私之根 3.自私与原恶 4.“好”基因与“好”人 第二章 社会之源 1.官场之源 1)人类走出自然状态的第一步 2)君主与民主 3)封建与官僚 4)民主与权力的公有化 5)制度不是目标本身 2.市场之源 1)市场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 2)好市场的标准 3)垄断市场与“封建”社会 4)自由市场与民主 5)别忘了市场需求的宗旨 3.情场之源 1)情场是人类真正进人文明状态的活动物 2)特异性与悲剧性 3)信仰与真 4)求知与善 5)爱与美 a)达到了奉献阶段的爱才是真正充实的爱 b)中华民族的两难境地 C)价值观革命与西方人的跃进 d)为知识而知识——最后的解读 第三章 精神性之源 1.古希伯来先知与信仰精神 2.古希腊哲人与求知精神 3.古中国圣人与爱人精神第六部 新的综合与结论 第一章 文化、人性与人类的元精神 1.文化——人性的外衣 2.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 3.人性原恶与原欲——永恒的实在 4.中西古代圣哲与人类元精神 5.人性禁忌与文化需求 6.圣哲的精神原则与现代人类的精神症 7.元精神与三个世界性民族 第二章 为什么,传统的中国人? 1.为什么中国人如“一盘散沙”? 2.为什么中国人难以合作? 3.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赞美“领袖”? 4.为什么中国人的思想星光如此黯淡? 5.为什么中国人不能首先兴起近现代科学? 6.为什么中国人的“中世纪”如此漫长? 7.为什么中国人缺乏真信仰精神? 8.为什么中国人缺乏真求知精神? 9.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只靠复归传统来振兴民族文化? 10.为什么中国文人难以承当知识分子的大任? 11.为什么中国人具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 12.为什么中国人孝而不忠? 13.为什么中国人的祖国愈来愈庞大? 14.为什么中国人的历史既悠久又连续? 15.为什么中国人必须继续珍惜孝的精神传统? 16.为什么中国文人最需要深刻的反省? 17.为什么中国人讲“礼”而不讲“理”? 18.为什么中国人重做人而不重做事? 19.为什么中国人欺善怕恶? 第三章 告别两千年,迎接新世纪 1.中国人,告别过去 2.为什么中国文化一定可以在21世纪兴起? 3.为什么西方文化在21世纪会逐渐走向低落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综合了科学,哲学,历史,心理学,甚至生理学,来理解人。取名人性,再恰当不过。虽然还没读完,但是书中很多观点正是我一直寻求的,自己内心的那种朦胧的结论和这本书相互印证,如醍醐灌顶,激动而欣喜。感谢作者的坚持,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思想,坚持自己的写作。  

评分

为什么中国文明历史的发展长期以来处于停滞之中? 为什么中国人没有首先兴起近现代科学?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首先兴起民主政治? 为什么中国人缺乏信仰精神? 为什么中国人缺乏求知精神? 为什么中国人讲“礼”而不讲理? 为什么中国人重做人而不重做事? 为什么中国人难以合作?...

评分

为什么中国文明历史的发展长期以来处于停滞之中? 为什么中国人没有首先兴起近现代科学?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首先兴起民主政治? 为什么中国人缺乏信仰精神? 为什么中国人缺乏求知精神? 为什么中国人讲“礼”而不讲理? 为什么中国人重做人而不重做事? 为什么中国人难以合作?...

评分

综合了科学,哲学,历史,心理学,甚至生理学,来理解人。取名人性,再恰当不过。虽然还没读完,但是书中很多观点正是我一直寻求的,自己内心的那种朦胧的结论和这本书相互印证,如醍醐灌顶,激动而欣喜。感谢作者的坚持,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思想,坚持自己的写作。  

评分

为什么中国文明历史的发展长期以来处于停滞之中? 为什么中国人没有首先兴起近现代科学?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首先兴起民主政治? 为什么中国人缺乏信仰精神? 为什么中国人缺乏求知精神? 为什么中国人讲“礼”而不讲理? 为什么中国人重做人而不重做事? 为什么中国人难以合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得出作者爱这个国家,爱之深责之切。观点很好。但体系感觉不是太明确。但整体很好

评分

这本书对我的价值观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开始读的时候没什么哲学基础,但是在内容上,读得很激动。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看看黎鸣先生的全部书。

评分

这本书对我的价值观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开始读的时候没什么哲学基础,但是在内容上,读得很激动。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看看黎鸣先生的全部书。

评分

错印,漏印颇多。

评分

可以说是近年来读过的非经典的书籍中最优秀震撼最大的几本书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