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史

中华文化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冯天瑜
出品人:
页数:788
译者:
出版时间:2010-5
价格:7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9270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化史
  • 冯天瑜
  • 历史
  • 中华文化史
  • 文化
  • 人文(文化+社科+教育)
  • 中国文化
  • 中国文化概论课推荐书目
  • 中华文化
  • 历史
  • 传统
  • 哲学
  • 艺术
  • 礼仪
  • 民族
  • 遗产
  • 经典
  • 传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华文化史(第3版)》以宏大的构思、新颖的理论、丰富的内容和严谨而优美的文笔,全景展现了中华文化生成机制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上编从地理背景、经济土壤、社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成机制,重理论而又多有丰富史料的佐证;下编勾画了自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段内中华文化自发生到一统、多元、隆盛、内省、融合、陈暮开新、烂熟式微、蜕变新生的发展历程,多描述而又不乏精辟议论的概括。

《中华文化史(第3版)》既可作为文化史研究者的重要参考,又可为普通读者领略中华文化精髓提供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指引。

作者简介

冯天瑜,湖北红安人,1942年出生。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信息

题记
导论
一、文化史的研究对象
二、文化:一个向广延度和深刻度拓展的概念
三、文化的实质性内蕴
四、文化结构
五、文化史在历史学科中地位的确立和发展
上编 中华文化生态
第一章 “文化生态”界说
一、地球——人类创造文化的载体
二、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与环境对人的制约
三、文化生态学:文化学与生态学结合的产物
四、自然场与社会场?文化生态三层次
五、中华民族在古代和近代面对的两组文化生态类型
六、中华文化生态概述
第二章 中华文化的地理背景
第一节 地理环境:文化创造的自然基础
一、在地理与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两种极端之论
二、“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失误
三、历史的及文化的研究必须重视对地理环境的考察
四、物质生产构成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化发展的中介
五、地理环境为文化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而人文因素
是转变为现实性的选择动力
第二节 中华文化多样化发展和文化中心转移的地理前提
一、中华文化拥有一个较之其他古文化更为辽阔的发展基地
二、气候类型完备,地形、地貌、流域繁复
三、复杂的地理形势是中华文化多样化发展的空间条件
四、辽阔的疆域为中华文化中心转移提供纵深腹地
第三节 中华文化圈的周边环境
一、东亚陆海关系的特点
二、东西方海洋观比较
三、中国古代海洋事业的成就与局限
四、明清“海禁”及其在近代的突破
五、东亚内陆方向的地理障壁
第四节 东亚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一、文化传播的功能
二、东亚大陆的地理独立性与中华文化发生期的独自完成及其双重意义
三、中国人突破隔绝状态的努力
第三章 中华文化植根的经济土壤
第一节 农耕与游牧:东亚大陆的两种经济类型
一、东亚农耕区
二、东亚游牧区
三、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
四、长城:东亚农耕经济区的人工屏障
五、农耕人的“世界主义
六、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互补与融汇
第二节 中国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形态
一、殷商、西周——土地国有及公社所有,集体劳作的自然经济阶段
二、东周、秦汉至明清——土地私有、个体劳作的自然经济阶段
三、城乡经济的同一性,城市对乡村的经济依赖
四、生活资料生产与人口再生产比例的周期性失调
五、中国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第三节 中华农业文明的若干特征
一、务实精神
二、循环论?恒久意识?变易观
三、中庸之道与注重自然节奏
四、尚农?重农
五、专制主义与民本主义相反相成
六、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
第四章 中华文化依托的社会结构
第一节 宗法社会
一、宗法制度的由来:氏族社会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
二、宗法制度的确立
三、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定势
第二节 专制政体
一、欧亚专制政体的差异
二、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特点
三、中国“封建制度”辨析
第三节 宗法一专制社会结构下的伦理一政治型文化范式
一、社会结构的宗法特征,导致中华文化形成宗法伦理型范式
二、社会结构的专制特征,导致中华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三、内圣与外王:伦理~政治型文化范式的架构
余论
一、文化圈的网络关系
二、文化生态诸层面组成生态综合体,共同提供文化发展的基础
三、中华文化内外结构的和谐性及结构与功能的统
四、中华文化史分期刍议
下编 中华文化历程
第一章 上古:中华文化的多元发生
第一节 “人猿相揖别
一、盘古和女娲的传说
二、中国人起源
第二节 草莽开辟
一、“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二、生命之火
三、艰难创物
第三节 质朴的精神之花
一、原始艺术
二、原始宗教
第四节 “群之可聚,相与利之
一、群:人的社会化特征
二、从母系氏族到父系家庭
三、私有制与国家起源
第五节 中华文化的多元发生
一、满天星斗:考古学依据
二、混血的龙
第二章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第一节 巫史勃兴
一、中华民族的第一代文化人
二、巫史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文字创制
一、陶符:文字起源
二、甲骨文与“六书
三、钟鼎文
第三节 青铜时代
一、技艺与器用
二、从制式纹样看时代精神
第四节 宗天、尚鬼、嗜酒
一、神鬼震慑下的殷人
二、嗜酒风习
第五节 “天命靡常”,敬德保民
一、殷鉴之下
……
第三章 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第四章 秦汉:统一的帝国与一统的文化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第六章 隋唐:隆盛时代
第七章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第八章 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汇
第九章 明:沉暮与开新
第十章 清:烂熟与式微
第十一章 近代:蜕变与新生(上)
第十二章 近代:蜕变与新生(下)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是一本很厚的书,对中国文化的各方面作了批评,内容比较全面,可称之为“博大精深”。对我国1940年代以来的“封建社会”的概念还是作了批判。时间截止于1949年。这是一本获得国家图书奖的书,所以,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就不足为奇了。 http://dengzhengyu.blog.163.com/bl...

评分

这果真是一篇零散的心得,任务性地拿起这本《中华文化史》,喜欢每次读一本书就像是走进一个世界的感觉,而这本书初始却没有给我这种感觉,却好像是回到了高中在看历史书的教辅材料。它一定又不是教辅材料,这样一部用语讲究,词汇优美的长篇巨制被我称作教辅资料,真是罪...  

评分

这果真是一篇零散的心得,任务性地拿起这本《中华文化史》,喜欢每次读一本书就像是走进一个世界的感觉,而这本书初始却没有给我这种感觉,却好像是回到了高中在看历史书的教辅材料。它一定又不是教辅材料,这样一部用语讲究,词汇优美的长篇巨制被我称作教辅资料,真是罪...  

评分

这是一本很厚的书,对中国文化的各方面作了批评,内容比较全面,可称之为“博大精深”。对我国1940年代以来的“封建社会”的概念还是作了批判。时间截止于1949年。这是一本获得国家图书奖的书,所以,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就不足为奇了。 http://dengzhengyu.blog.163.com/bl...

评分

这是一本很厚的书,对中国文化的各方面作了批评,内容比较全面,可称之为“博大精深”。对我国1940年代以来的“封建社会”的概念还是作了批判。时间截止于1949年。这是一本获得国家图书奖的书,所以,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就不足为奇了。 http://dengzhengyu.blog.163.com/bl...

用户评价

评分

很一般

评分

补记 可以读

评分

推荐文化史、中国哲学研究生阅读

评分

大气,厚重,条分縷析,作者显然是极用心的。除了现代部分有所倾斜外,感覺在广度、深度、角度方面都是蛮可读的,资料性强也是一大特點。推薦給每一位华夏兒女。

评分

补记 可以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