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對14—16世紀英國農民經濟史所做的係統研究。作者從探討農奴製和莊園製度的解體、農民經濟的確立齣發,對農民傢庭經濟中的傢庭與份地、種植與畜牧、消費與市場等問題進行瞭細緻的分析,繼而揭示瞭租地農場和工資勞動者各自的屬性。在吸收曆史學、經濟學、社會學、農民學、人口學等等學科成果的基礎上,對資本主義起源問題進行瞭深入反思,呈現齣一幅轉型時期英國農民經濟分化與突破並存的生動畫麵。
本書的研究與寫作獲得瞭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著作齣版基金的資助。
本書追溯瞭中世紀各種經濟結構的典型形態及其以後的發展變化,並注重把各社會結論的法律形式與其對經濟的影響結閤起來,把有關農民學的各種理論和對英國農民經濟的實際考察結閤起來,把個案研究成果之利用和宏觀的理論思維結閤起來,在英國農民經濟的研究中提齣瞭重大的問題,並且給予瞭自己的迴答。——馬剋垚
黃春高,湖北孝感人,1966年齣生。武漢大學曆史學碩士,北京大學曆史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曆史係副教授,專研中世紀英國和法國社會經濟史、政治文化史。曾著有《西歐封建社會》(1999),並參著《中西封建社會比較研究》(1997)、《中國史學百年》(1999)、《世界史(古代捲)》(2006)等書。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這書和黃老師研究背後的這一列書應該本科的時候看…慚愧。讀瞭開頭學術書裏部分佩服 尤其喜歡類似16頁的長注。經濟社會吃這個大量細節不吸引人讀的虧。而且越樸實越求真越揭穿理論的片麵性越不吸引人?黃老師平日過於低調瞭
评分本書在數據分析和史料上下瞭很大功夫,相對於90年代國內學界對資本主義起源的諸多著作來看,本書顯然更注重從農民學和曆史事實的角度看待中世紀晚期的英國農民的分化問題。問題的闡述上非常的全麵,從事實齣來而非從理論齣發來分析問題。
评分書名應瞭當今國內外形勢的景,欽定國內英國史最高水平,雖然隻看瞭緒論、第一和第七章,沉甸甸的有份量。。。
评分寫西方文明史的讀書報告又重讀瞭一些,還是沒能讀懂,在下就是學渣本渣瞭
评分隔岸觀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