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醪集》
本书是一部才子作家梁遇春珍藏版散文集,收录了《春醪集》和《泪与笑》以及书话、书信,是梁遇春26年短暂年华的丰富结晶。梁遇春的散文技巧感情神似18世纪英国散文大家查里斯•兰姆,有着一种悲剧式的幽默,深得英国小品文的精髓;又因汲取中国古典文学的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深受青年读者的追捧。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28年秋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翌年返回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后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他的文学活动始于大学学习期间,主要是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和写作散文。1926年开始陆续在《语丝》《奔流》《新月》等刊物上发表散文,后大部分收入《春醪集》和《泪与笑》。翻译有《英语诗歌选》《摩尔·弗兰德斯》《吉姆爷》等。
很多人都会写散文,写在空间里的也是散文。但写好散文的人很少。为什么呢?因为太多人写东西处于目的性,有一个目标,要写什么,要写出些什么,达到目标就是做了个作品。质量是有保证了,可是少了神来之笔,未免有些呆板,让人看了泄气。余秋雨就是这样。前些年差不多他的散文...
评分很多人都会写散文,写在空间里的也是散文。但写好散文的人很少。为什么呢?因为太多人写东西处于目的性,有一个目标,要写什么,要写出些什么,达到目标就是做了个作品。质量是有保证了,可是少了神来之笔,未免有些呆板,让人看了泄气。余秋雨就是这样。前些年差不多他的散文...
评分===>>偶遇 人与人的相遇是要靠缘分的,如果无缘,那么茫茫人海中也只能擦肩而过,即使两人面对面地站在一起过,也是无法在对方的记忆中留下一个模糊的影子的。同样,人和书的相遇也需要缘分。于滔滔书海中捡到一本好书,正如同于茫茫人海中遇到一位知己,兴奋喜悦之余,还有种...
评分关于生活 粱遇春应是真正懂得过生活的人。此所谓“过生活”,不是行尸走肉者的捱日捱夜,亦不是愤世嫉俗者对的鄙夷不屑,而是以一种“精细微妙灵敏躲感”的心灵去认真咀嚼,用力过活。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命并热爱生命的人,不过粱遇春当是没有热爱生命...
评分上大学时,有个另类且才华出众的教授,教我们现当代文学。此君有一特点,讲课时眼睛时时看向窗外。其理论为,窗外的景色日日不同,即使在同样教室,一讲三十年,依然不会厌。被问到人生的最快乐的事,他如是答:“读书、喝酒、男欢女爱,至于第四样,容我想一想。”这一想...
“你看见海上的波涛没有?来时多么雄壮,一会儿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你我的事情也不过大海里的微波罢,也许上帝正凭阑远眺水平线上的苍茫山色,没有注意到我们的一起一伏,那时我们又何必如此夜郎自大,狂诉自个儿的悲哀呢?”
评分梁先生的描写很细致,文字也不俗。各种随心情起伏所发现的生活的细节不是碌碌的忙人能看到的东西。但那些由细节而起的感性,会心一笑就可以了,絮絮叨叨写上这么长,不会显得做作么?恕我成了一个忙人,吃不住这种调调啦。
评分《人死观》和《泪与笑》两篇尤其喜欢。读的时候总想起陈丹青谈千里江山图之于王希孟的话来,梁遇春笔下同样有江山盛景、有怡人之色,是才华和青春的偶然相撞,短暂且耀目。“急景流年的人生里,高举盛到杯缘的春醪畅饮。” “春气盎然,无往而不自得。”
评分梁先生的描写很细致,文字也不俗。各种随心情起伏所发现的生活的细节不是碌碌的忙人能看到的东西。但那些由细节而起的感性,会心一笑就可以了,絮絮叨叨写上这么长,不会显得做作么?恕我成了一个忙人,吃不住这种调调啦。
评分匆匆中看了两篇,觉得将其比为年轻的文学天才并不为过,因既能看到年轻,也能看到天分。《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我都有一点体悟,然而却不能完全赞同他文中的观点。Anyway,有一个能把它表现出来的人,已然是很感激、很感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