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28年秋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翌年返回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后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他的文学活动始于大学学习期间,主要是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和写作散文。1926年开始陆续在《语丝》《奔流》《新月》等刊物上发表散文,后大部分收入《春醪集》和《泪与笑》。翻译有《英语诗歌选》《摩尔·弗兰德斯》《吉姆爷》等。
《春醪集》
本书是一部才子作家梁遇春珍藏版散文集,收录了《春醪集》和《泪与笑》以及书话、书信,是梁遇春26年短暂年华的丰富结晶。梁遇春的散文技巧感情神似18世纪英国散文大家查里斯•兰姆,有着一种悲剧式的幽默,深得英国小品文的精髓;又因汲取中国古典文学的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深受青年读者的追捧。
关于生活 粱遇春应是真正懂得过生活的人。此所谓“过生活”,不是行尸走肉者的捱日捱夜,亦不是愤世嫉俗者对的鄙夷不屑,而是以一种“精细微妙灵敏躲感”的心灵去认真咀嚼,用力过活。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命并热爱生命的人,不过粱遇春当是没有热爱生命...
评分很奇怪没有人对这本书做出什么评论,影印版本,封面图片,版权页,新版复印书与上海书店版的优劣……可以说的很多。比如梁遇春的言语行走。我也很奇怪穆时英都有全集了,而梁遇春没有。
评分为兄开此组久矣,了无人迹.吾自担其责,笔耕不力,致其空空荡荡,唯兄之数版本著作封皮填充而已. 然我与兄之精神交流,从未间断,反有弥久愈新之感.迟起,捧春醪于榻上,每读皆有新的会意,但逢此时,不禁蘧蘧然有化蝶轻舞之喜悦. 感时光之易逝,唯梁兄之思想永恒.
评分梁氏写作时引用、夹用一些英文字句的频率非常高,可是这个版本却把那些英文内容处理得都非常差:要么是一句话中单词和单词都粘在一起了,要么是单词和单词之间分割错了,要么是干脆直接把单词拼错!可那都是些并不复杂的英文啊,保守估计英语能过四级的肯定都能看出不妥(按出...
评分这是梁遇春的一篇散文的名字。我一直觉得梁遇春是那种真正很优雅,很有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的小男人,这真是一种很难的状态,即使是装出来的也很难。因为感觉男人们都有着强大的兽性,比如不是像鲁迅那样的强有力的攻击性,就是郁达夫那样的食色性也。不过如果梁遇春没有英年早逝...
梁先生的文字我不敢高攀,实在是无法看下去,除了第二篇。
评分听梁遇春自称中年人,感觉微妙。后半部分的信和书序随便翻了翻。
评分《人死观》和《泪与笑》两篇尤其喜欢。读的时候总想起陈丹青谈千里江山图之于王希孟的话来,梁遇春笔下同样有江山盛景、有怡人之色,是才华和青春的偶然相撞,短暂且耀目。“急景流年的人生里,高举盛到杯缘的春醪畅饮。” “春气盎然,无往而不自得。”
评分若是青春的丢失,真是件惨事,倚着拐杖的老头也不会那么笑嘻嘻地说他们的往事了。
评分能沉下心来读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