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志
紀錄片導演,關注弱勢議題,用文字和影像實踐社會運動。朋友都叫他Mickey。常上街頭及媒體為同志議題發聲,作品社會性強烈。2007年,以台美移民家族史寫作計畫《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獲得第八屆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2008年,以高樹少年葉永鋕死亡事件為本,寫作《人間‧失格》,獲得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類首獎。2009年至2010年,以副教授資格應聘為國立中正大學駐校作家及駐校藝術家,開設紀錄片工作坊。
陳俊志的紀錄片作品有《不只是喜宴》《美麗少年》《玫瑰的戰爭》《幸福備忘錄》《我的愛滋朋友》與《無偶之家,往事之城》《酷兒舞台》和《沿海岸線徵友》。歷年來作品獲邀參展巡演於各大國際影展,並長期於國內外校園進行性別多元教育的紀錄片放映及專題演講。
歡迎加入作者的Facebook,可獲得本書最新活動資訊。請用臉書搜尋陳俊志(Mickey Chen)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是二十一世紀的《孽子》與《荒人手記》。
--張小虹
最坦誠、最驚世駭俗的家族/生命史!
一本精彩的時代之書,每個人都能在這本書看到自己。
生命是一齣複雜難解的通俗劇,我將以編織者的毅力,細細密縫,試著書寫家族裡那些說不出口的秘密,這些人與那些人心裡的黑洞,閃爍在新店溪與哈德遜河的波光粼粼中。
--陳俊志
一位台美離散家庭的長子,用盡氣力寫字造像,重返時間流淌的三十年之間,與記憶拔河,為自己來自的破落家庭,用無比的愛與勇氣寫下一則則令人心痛的情書。
全書細筆刻畫一個台灣家庭的家族眾生相,透過文字與影像追索自身家庭傷痕與秘密,同時召喚整個世代的情感與記憶。更以一位同性戀長子的眼光,深具性別意識地凝視著「家庭會傷人」背後愛恨交織的歷史。親見一個低階台美移民家庭的興衰,打造一則台灣移民離散的時代寓言。
作者父親為台灣彩色沖印業第一個本土品牌--爵士彩色沖印店的創辦人,顛峰時期開了七家連鎖店,後因債務問題,父母遠走美國,包括作者在內四名小孩留在台灣。從此一個家庭離散,分居台美兩地。內容分三部份:第一部份「父別書」寫父寄人籬下的滄桑童年,以及父子之間的愛恨糾結;第二部份「電影院裡的少年」寫性別認同與電影啟蒙;第三部份「有光的對岸,月之暗面」寫移民美國紐約的母親及其家族的異鄉生活辛酸。
很随意的在图书馆借回这本书。因为封面说:我是满满的故事。还回后,我立刻上网把它定回来。因为我知道,我会再读一次,甚至两次,甚至更多次。 读它,你可以看到深沉的母爱,中华的母性,越压抑反而越强大。 读它,你可以知道父亲也是可以决绝的反抗的。纵然在生命的尽头,...
评分2/19,大雨滂沱。那天是琪姊(陳俊志)回娘家(晶晶書庫)的新書座談。晶晶負責人阿哲,曾和琪姊同租一個屋簷下幾年,特別準備長達五頁的採訪稿,這場座談的文宣上也寫著「言論尺度大開,心臟無力者請勿參加」。 大學時修過朱偉誠教授的同志研究課,當時阿哲被請來分享 228公...
评分 评分够黑够赤裸。如此直白而优雅的把自己脱光,暴露在万众读者面前,这种巨大的勇气让人肃然起敬。每次看到这种书名跟封面与内容极其不符的书都会有些窃喜,因为很多人会因此错过阅读。本书成功体现了小我的存在价值。论成长的黑暗跟艰辛,作者不是最悲惨的,但他是经历痛苦的其中...
评分台北电影奖商业类年度特别奖、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观众最爱奖、台北文学奖写作年金首奖、时报文学奖报导文学类首奖,如此众多的奖项,如此精彩的作品,你肯定会认为光环笼罩下的陈俊志一定是在家人精心呵护培养下成长,踏着父母为其规划好的康庄大道前行的幸运儿,但谁又能...
看完只想说,家人无法选择...但遇上这样的家人这也太伤了...
评分这本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乞丐囝仔》,也许过了几年就不过尔尔了。也有人会说你干嘛要把自己的事说给我们听?同性情节乃至同性情爱可以接受。当成普通人的故事,勇气可嘉。想起NJ说的情感诉求,因为很多有共鸣,所以流了很多泪也感动到了。
评分一部自传写出了一段关于家庭的回忆录,也算是台湾移民家庭的一个时代的总结。很真实,语言也很优美。作为一个公开出柜的gay,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敏感话题作为穿插整本书的暗线。这并不是一个很连贯的小说体,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章章随笔和日记。我也想在而立不惑之年写一本这样的回忆录。
评分我們都是無家之人。
评分写得真好,要强烈推荐。不过跟Facebook上的陈俊志反差太大,有点不习惯呵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