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史学》是探索史学发展新路的连续出版物,已出版三卷。本卷旨在对“约定俗成”、业已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近代知识进行审视:近代知识如何“约定”?如何“俗成”?这类约定俗成在近代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中是如何发生的?具体而言,本卷涉及三个有关近代知识的问题,第一,“近代知识”是以何种方式被叙述或呈现的?第二,“传统知识”在面对“近代知识”时,作出了何种自我变通?第三,当一种制度、概念、生活方式或改头换面、或原封不动(此种情形仅限于“器物”层次)地被接受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一些便成为人们思想观念里、或者是社会生活中的新“传统”。这些新传统是如何形成的?收入本卷的9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考察。
黄东兰 日本爱知县立大学外国语学部教授。《近代中国の地方自治と明治日本》,汲古书院,2005年。
张寿安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礼教论争与礼秩重省——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关晓红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晚清学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孙青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晚清之“两政”东渐及本土回应》,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总体“新意”偏弱,某些局部论述则甚精彩。
评分从第五到第四,整个人都不太好……刘三姐:性别与阶级;样板戏:领袖、群众与阶级斗争……
评分近代知識的傳入、理解、挪用、轉型,對日常生活、制度等方面的影響
评分近代知識的傳入、理解、挪用、轉型,對日常生活、制度等方面的影響
评分从第五到第四,整个人都不太好……刘三姐:性别与阶级;样板戏:领袖、群众与阶级斗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