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

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窦坤
出品人:
页数:272
译者:
出版时间:2005-01
价格:2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343990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莫理循
  • 历史
  • 近代中国
  • 近代史
  • 民国
  • 百年中国
  • 海外中国研究
  • 中国近代史
  • 莫理循
  • 清末民初
  • 中国近代史
  • 传记
  • 历史
  • 人物
  • 文化
  • 社会
  • 思想史
  • 外交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莫理循曾任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中华民国政府政治顾问,从1897年至1918年在中国工作、生活了20多年,与清末民初的中国关系密切.本书大量运用莫理循未刊档案文件及英国伦敦《泰晤士报》原文,对莫理循与清末民初中国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客观的研究与分析,同时依据原始资料考证了莫理循在华活动中的一些具体史实,如他在北京的居住和社交状况、辛亥革命时期南北议和过程中他赴鄂的情形及对袁世凯的支持、1915年日本侵略中国的“二十一条”内容透露的内幕和莫理循对袁世凯帝制自为的态度。

作者简介

窦坤,1963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从事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工作。现就职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社会科学》杂志社;副研究员。

目录信息

引言
结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回顾
三 研究思路
第一章 对中国的初步认识
第一节 青少年时代
墨累河探险——贩奴船上的普通船员——在新几内亚受伤——在中国的短暂停留
第二节 与澳大利亚华人的接触
与中国花匠交朋友——在广东人的船上——“白澳政策”与华人
第三节 《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及对中国的初步认识
从上海到云南——出版游记《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中国:山川美丽、人民热情——鸦片对中国人的毒害——灾害带给中国人民的苦难——从中国人的角度理解中国人的习俗——歌颂廉洁官吏、揭露腐败现象、倾向洋务官员
第二章 在《泰晤士报》驻京记者及其对中国的宣传
第一节 获取新闻的途径
结交中外人士——四位关键人物:毕德格、巴克斯、曾廷干——王府井大街上的莫理循图书馆——“莫理循文库”与“东洋文库”——张謇欲购莫氏藏书
第二节 中国:从列强瓜分的战场到觉醒的古老帝国
维护英国利益,低制俄国——推动日俄战争的爆发——揭露帝国主义暴行——清廷推行“新政”——谴责日本在东北的扩张
第三节  莫理循对清末“新政”改革的报道
尚武精神——西式教育——禁烟运动——边疆哨所的近代化——推崇袁世凯
第三章 莫理循与辛亥革命
第一节 报道辛革命的情报网
……
第二节 莫理循对辛亥革命的报道
第三节 莫理循支持袁世凯的活动面面观
第四章 任北京政府政治顾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节 袁世凯的政治顾问及其行事原则
第二节 对民初袁世凯的认识
第三节 莫理循与“二十一条”
第四节 反对袁世凯帝制自为
第五节 莫理循与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结语
<附录>莫理循生平简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3.5星。好处是让我第一次熟悉了莫理循这位和我同一天生日的澳大利亚人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究竟表现在何处,不过我总还是不太能体会他介入中国现实政治背后隐伏的那种冲动究竟从何而来。相比他以英国为利益中心的立场、从报道中国到加盟袁氏阵营的经历,我恐怕更愿意看的是他1894和1910年的两次在中国西部的考察手记。还要补充一句,莫理循的天性还真是很典型的水瓶,跟俺太像了,只是价值观方面我与他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评分

20110529今日购书。比窦坤翻译的莫理循要无趣些,毕竟这是博士论文。

评分

大二泰晤士报论文

评分

作者发现了金矿,却没有挖到金子。

评分

20110529今日购书。比窦坤翻译的莫理循要无趣些,毕竟这是博士论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