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印跡

牛的印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聖嚴法師
出品人:
頁數:228
译者:梁永安
出版時間:2011-3-1
價格:2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471657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聖嚴法師
  • 禪修
  • 佛教
  • 修行
  • 臨濟宗
  • 曹洞宗
  • 牛文化
  • 鄉村記憶
  • 農耕文明
  • 動物敘事
  • 土地情懷
  • 人文紀實
  • 民間故事
  • 生命印記
  • 自然觀察
  • 心靈足跡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牛的印跡:禪修與開悟之路》》所謂“牛的印跡”,可追溯至十二世紀禪宗著名的“十牛圖”。該係列畫作以牛與牧牛人為主軸,生動描述瞭禪修的次第。畫中,牧牛人代錶修行者;牛可視為想吃路邊欲望野草的煩惱心,同時也象徵著開悟心或人人本具的佛性。“十牛圖”描述瞭曆經尋找、發現、馴服與騎牛歸傢的過程,其中的每一幅畫代錶瞭修行人所必經的階段,其寓意是,我們能透過參禪,馴服不羈的心,並實現人的佛性。本書援引“十牛圖”的概念,是希望給讀者提供“循跡見牛”的文字之跡。

本書總集瞭聖嚴法師的作品重點,其中包括瞭法師在禪堂教導禪修的課程內容與禪七講話。作品的獨到之處在於,內容完整,次第分明,具整體視野,並以極具係統的方式解說禪法。當前,我們正處於慌亂不安的世界之中,尤其需要好方法與好老師的指引,這本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現代禪修指南,如同指嚮月亮的手指、渡人到達彼岸的擺渡,無疑將有助於我們習定修慧,走上開悟之路。

著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年齣生於江蘇省南通市,1943年齣傢修行,2009年2月3日圓寂

著名佛教道場法鼓山的創辦人,分支道場遍及歐、亞、美、澳各洲,門人弟子遍天下

佛教界第一個博士學位獲得者,1975年獲日本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

曆任中國文化大學教授,美國佛教會副會長及譯經院院長,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為輔仁大學、政治大學、文化大學博士生導師

舉辦多種雜誌,在亞、美、歐各洲齣版中、目、英文著作上百種。其中《正信的佛教》發行近四百萬冊,《信心銘》被譯成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

世界著名的佛教大師、宗教界精神領袖、教育傢、慈善傢、學者,長年在國內外為推動心靈環保、種族和諧及世界和平等工作不遺餘力

1998年被《天下雜誌》評選為四百年來對颱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物之一,被譽為穩定颱灣人心的力量

梁永安,颱灣大學哲學碩士,譯有《孤獨》《四種愛》《Rumi:春天走過果園》《隱士》等書。

丹·史蒂文森(Dar Stevenson),美國堪薩斯大學佛學、宗教學教授,聖嚴法師赴美弘法的第一批學生之一,跟隨聖嚴法師禪修近二十年,佛學與中文造詣均很深厚。他收集瞭聖嚴法師傳法的思想精華,抱著嚴謹的態度與法師閤著本書,獲得國際佛學界的高度肯定。

圖書目錄

目錄
序 言 4
聖嚴法師簡介 11
第一部 導言:禪宗與佛教的修行 20
第一章 禪與“空”:禪與傳統佛教的方法 21
禪宗與佛教的“空”觀 22
對應不同修行階段不同的修行方法 26
第二章 修禪與調攝身心的原則 30
有效禪修的先決條件:調身 30
有效禪修的先決條件:調息 35
有效禪修的先決條件:調心 36
修行進程的七階段 37
第二部 漸法中的三無漏學 40
第三章 佛教的戒律與禪修 41
第四章 五停心觀 47
數息觀 48
不淨觀 50
念佛觀 52
四無量心觀 55
因緣觀 57
界分彆觀 59
第五章 修慧:四念處 62
四念處作為一種禪修的方法 63
四念處與四諦及不同層次空性的關係 67
第三部 禪宗的頓法 69
第六章 禪宗與頓悟法門 70
頓悟與漸悟 70
禪 宗 72
第七章 參公案與看話頭 76
公案的用處 78
話頭的用處 81
第八章 默照禪 89
默照禪的曆史淵源 89
作為修行法的默照 91
修默照的先決條件與提醒 94
修默照的方法 96
有關默照禪的問與答 100
第九章 禪修的先決條件 103
頓法的基本先決條件 103
佛教的戒律與齣傢和在傢之道 106
內在條件:取得進步四種必要的心理狀態 109
第十章 何謂禪師 116
擁有正見 116
透過禪修獲得開悟體驗 117
在正統的法脈裏得到傳法 119
具有福德因緣 120
懂得觀機逗教 適應眾生的方便法門 121
第十一章 十牛圖 123
《十牛圖》 12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師父送瞭一本我結緣,慈悲慈悲

评分

偶得讀過開篇第一章,論及小乘大乘禪宗的一些悟道觀點,有所觸。禪定是修“止”,即培養心靈的專注和“世間定”,非佛教所獨有,而由禪定所産生的“一心”,是修“觀”的必要條件。修“觀”是佛陀獨創,可為人帶來“無我”和“空”的觀照,是佛教通嚮解脫的心要。

评分

五體投地。這書把禪宗的修行講的比較清晰。

评分

不談人光說書。 本書最為難得的是結構清晰,讓人看完前麵幾章,就可以把書當成手冊查閱!這一點跟南懷瑾大師的書截然不同!可能其中的美國作者做瞭大量整理工作。 可惜書已成絕版。

评分

此書無論講述禪觀史,還是直接分析禪行的理路都非常精準清晰,一個美國人能夠發心與聖嚴法師閤作此書,很瞭不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