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华人世界最富裕社会,自由经济的天堂,曾经最推崇“勤劳致富”的地方,却被持续飚升的楼价,弄得怨声载道。中产阶层财富流失,草根民众生计艰难。相形之下,大地产商却富者更富,富可敌国。香港的今天,出现了很严重的仇富心理。
原因何在?本书作者潘慧娴,曾任新鸿基地产集团创办人郭得胜的私人助理达八年,其后加入嘉里建设,负责土地及物业的估价与收购。藉其从事地产发展业的专业经验,配合详尽的数据和理性叙述,深入解析香港地产业的运作与结构,缕述香港地产在数十年来的发展中,如何沦入被大地产财团垄断的现状。
作者更从地产业延伸,认为“地产霸权”已扩展至公用事业及零售服务业,成为香港贫富悬殊、民怨沸腾的罪魁祸首。作者支持自由市场,在书中建议特区政府应立即改善政策,以保障市场公平,不应再纵容地产财团垄断各大行业,阻碍香港经济进一步发展。
中文版《地产霸权》经作者重新修订内容,加入2010年香港地产行业的最新动态,帮助读者透彻掌握香港当前的政经局面。
地产霸权,会在内地重演吗?无法预知,没有答案,但我们似乎看到,地产霸权在香港上空的阴影,正向我们漂移而来……
潘慧娴(Alice Poon),曾任新鸿基地产集团创办人郭得胜的私人助理达八年,其后加入嘉里建设,任策划发展经理,负责土地及物业的估价与收购,并参与规划及契约修订的工作,对香港地产业的运作极为熟悉。作者亦曾于加拿大卡加利市任职于石油土地收购代理公司,并负责宣誓专员工作,及于多伦多从事地产发展业务。近年作者经常在网上媒体发表评论文章及博客写作。作者现于加拿大居住及工作。
在众人心中,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都市,被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赞誉有加的自由经济体。但是另一方面,香港近来游行不断,连年轻人也走上街头,对政府的政策表达不满。香港民众心中到底有何怨气?《地产霸权》这本书中,潘慧娴道出了其中原委。 香港由自由贸易港到国际金融中心,政...
评分这本书揭示了香港高企地价的缘由,以及这基于香港高地价现象而掌握权力称霸一方的地产公司,如何维持地价,以及涉足公共事业等方面来壮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香港回归前的“50万公顷”政策——1984年,前港英政府与中央签订的《中美联合声明》中规定每年土地供应仅限50公顷,被作...
评分看振振想不想、敢不敢和能不能搞个反垄断法出来吧…… 书后的讨论很好…… 书后的讨论很好…… 书后的讨论很好…… 书后的讨论很好…… ——————————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评分的确是本好书,把香港社会制度的不公说得很清楚了。豆瓣评价不高,依我看,只是因为内地人不了解也不关心香港的事情,没兴趣看前半部分的事例罢了。每一件看起来是“报纸摘录”的“小事”,和香港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正是这些年这些事,让香港人看清楚谁是最大的赢家,看清楚不...
评分在印象里,香港被称为自由经济的天堂,全球经济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而且,香港的房地产虽然价格很高,但因为有了居屋政策,一般工薪阶层还是有机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这是以往我所了解的香港情况,然而潘慧娴的这本《地产霸权》却把这些“美好”的印象全部打破,让我...
20%揭示问题核心,80%内容是前面20%的车轱辘式复述。
评分4.2星,非常珍贵的史料,以香港为镜,你可以看到地产集团的发家和发展路径,香港目前的政治制度掠影(比如世界议会上很少见的功能组团),香港政府在各个阶段为刺激地产而采用的措施。文中有隐含的意思,97以后香港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变化,地产集团进入政治领域,攫取了更多权利,触角伸向公共事业、零售业等各行各业,控制了民生。也对香港80后觉醒和斗争给予了积极的展望。HK人闹着要直选,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PS,评,华人地产集团的掌舵人有眼光,明白政治投资的高收益。
评分切入点不错,但视角太单一。
评分香港才不是什么自由市场经济,而是一个典型的寡头资本主义标本,此书是对这个标本的初步解剖。虽然内幕并不多,但足以一窥香港社会矛盾的最大来源,并引以警惕身边同样的进程。
评分作者全书都纠结于官商勾结或官不作为,有点太直线思维了,倒是最后附的施许二人的讨论更有大局的视角。房产大跌后社会多行业人员消费力极大减退,反过来于政府也是政治上的压力。所以港府也不是那么贫弱不堪,关键在于手里可打的牌实在太少,在房价面前可谓进退皆是压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