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日] 城山智子
出品人:
页数:250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1
价格:2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065056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经济史
  • 历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中国近代史
  • 经济
  • 中国
  • 大萧条
  • 经济学
  • 大萧条
  • 中国
  • 经济史
  • 20世纪
  • 历史事件
  • 社会变迁
  • 民国时期
  • 危机与应对
  • 民生
  • 经济政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内容简介: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次全球性事件,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历史。由于当时各国都已纷纷摆脱银本位,世界货币体系由金本位主导,而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几乎唯一仍采用银本位的国家,因此当世界上其他国家作为商品的Eh银价格发生波动,就会对中国的金融和经济生产带来直接的冲击。《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棉纺业、缫丝业在大萧条中的表现具体演示了这种传导效应。当终于无法承受这种冲击之时,国民政府不得不积极地进行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这场由;政府主导的币制改革,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和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的挑战。尽管以摆脱银本位的法币改革初时颇见成效,但外汇储备始终不足、对财政金融管控不力,都为中国经济后来更大的混乱埋下伏笔。

作者简介

城山智子

日本东京大学学士、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为日本一桥大学教授,专攻现代中国经济史。

目录信息

译者的话
导论
银本位的中国: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大众预期与金融危机
市场、政府和货币体系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两次危机及其后
本书结构
上卷 通货膨胀与自由放任的年代:1931年之前的经济趋势
第一章 银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国
中国的银本位
作为货币或商品的白银
作为白银交易商的银行:平价与市场汇率
白银价格及其对中国货币供应的影响
小结
第二章 工业化的到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纺织业
棉纺业
缫丝业
小结
第三章 公司负债:资本积累问题
资本积累:企业家的初始问题
寻求贷款与银行贷款合同条款
债务与公司管理
小结
下卷 萧条年代,l931一1937年:经济与政治的转变
第四章 农村崩溃
农产品价格的下降
农村地区的贸易状况
农村金融机构的崩溃
农村的崩溃:一个城市问题
小结
第五章 工业萧条
缫丝业
棉纺业
小结
第六章 上海金融恐慌(1934—1935年)
城市繁荣的幻象:l929年10月至l931年8月
银行延误清偿:1931年9月至l934年6月
上海金融恐慌:1934年6月至l935年11月
小结
第七章 应对危机:l935年11月的币制改革
币制改革的外交背景
1935年11月4日的币制改革
从大萧条中复苏200
……
结论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目前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欢迎大家购买阅读! 不佞忝为本书译者之一,欢迎大家提出批评意见! 另:豆瓣对本书描述有误,请予更正—— 作者:(日)城山智子 译者:孟凡礼 尚国敏 校译:唐磊 ISBN: 9787214060297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10...  

评分

拓宽历史的界限一直是历史学家赋予历史著作公共性的重要主旨,特别是当整个世界依旧处于危机动荡与变革之际时,历史著作“鉴往知今”的意义也更显得有价值。当国人依旧在热衷讨论近三十年以来所谓“中国模式”优与劣的纷争困扰时,历史学家则已然分析二十世纪之与中国历...  

评分

评分

本书中译本第29页出现一处误译,误将表示白银“纯度”的“fine”理解为金衡盎司,感谢@kang兄指出。这部分原不是我翻的,但我作为合作译者还是向读者表示歉意;更正见下图(不足140字……再来)本书中译本第29页出现一处误译,误将表示白银“纯度”的“fine”理解为金衡盎司,...  

评分

对于我来说,从1911年到1949年这段历史是极其模糊的。表面上来看,这一段历史我们接触得最多,然而看到的历史史料来源却最为单向。我们对于这段历史中一些并不重要也许只是虚构的细节,可以了解得相当详细,甚至能够在你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至死这样的记忆都会折磨着你;另...

用户评价

评分

不错,关于银本位和币制改革之路的讨论。

评分

没什么创见,典型的美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体制下生产的“精致的平庸之作”。

评分

最受益的还是接触到银本位实务,毕竟在中国少有机会接触到货币本身的商品性

评分

不错,关于银本位和币制改革之路的讨论。

评分

感觉是对大萧条后半段国际银价的波动对中国贸易条件和外贸的消极影响、国内以上海为代表的丝棉纺织的萧条、国内长三角地区的农村萧条都分析得透彻,但并没有一条有力的逻辑线索把三者结合起来。简而言之,就是缺少一个经济上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而只是把三者放一块,放一块其实并不能说明三者相互关系的,这就使得作者追求的“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实现。而实际上作者是找到了结合起来的关键的,即贸易条件的恶化。不得不说是个遗憾。但诚如作者自己也说,她的视角是很棒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